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C6-38/Py85-1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42
作者
张永丽 [1 ]
蓝岚 [2 ]
李雁鸣 [1 ]
肖凯 [1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河北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种植密度; 群体生长; 籽粒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确定杂种小麦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50~450株/m2),杂种的群体总茎数(PS)、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和光合势(PP)均以低密度处理(150株/m2)最低。杂种小麦高密度处理(450株/m2)的PS始终高于中密度处理(300株/m2),LAI和PP则在挑旗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低于中密度处理;PDW在开花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杂种小麦低密度处理的生长率(CGR)在拔节期前低于中、高密度处理,但在拔节期后,低密度与中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杂种小麦中、高密度处理各生育时期PS的离中优势(Hm)均为负值,低密度处理冬前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为11.6%、5.9%、9.8和13.5%。除开花期PDW的Hm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期LAI和PDW的Hm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杂种小麦的籽粒产量以中密度处理最高,但与低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最低。产量的Hm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生产中采用较低的密度有利于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杂种优势的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氮磷用量对杂种小麦C6-38/Py85-1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张永丽 ;
李雁鸣 ;
肖凯 ;
王凤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599-1603
[2]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 [J].
李金才 ;
尹钧 ;
魏凤珍 .
作物学报, 2005, (05) :662-666
[3]   不同密度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J].
由海霞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4) :162-165
[4]   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C6-38/Py85-1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J].
张永丽 ;
肖凯 ;
李雁鸣 .
作物学报, 2005, (04) :498-505
[5]   不同组合杂种小麦群体光合优势特点的研究 [J].
李雁鸣 ;
张永丽 ;
肖凯 .
华北农学报, 2003, (02) :39-42
[6]   K型杂交小麦901及其亲本源叶灌浆期的生理特性 [J].
龚月桦 ;
高俊凤 ;
杜伟莉 .
作物学报, 2003, (01) :138-144
[7]   杂种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及伤流强度优势研究 [J].
赵全志 ;
吕德彬 ;
程西永 ;
陈军营 ;
梁静静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8) :925-928
[8]   密度和追肥时期对重穗型冬小麦品种L906群体辐射和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 [J].
赵会杰 ;
邹琦 ;
郭天财 ;
于振文 ;
王永华 .
作物学报, 2002, (02) :270-277
[9]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王之杰 ;
郭天财 ;
王化岑 ;
王永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3) :64-67
[10]   CHA杂种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优势特性形成的研究 [J].
沈建良 ;
梁振兴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6) :55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