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耕措施对小麦玉米两熟制农田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孔凡磊
张海林
孙国峰
黄光辉
陈阜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开放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免耕; 轮耕;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2.046
中图分类号
S34 [耕作学与有机农业];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针对华北麦玉两熟区长期免耕土壤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连续5年免耕土壤有机碳、活性碳及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翻耕、旋耕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的分布,即0-5cm表现为免耕>旋耕>翻耕,5-10cm旋耕>翻耕>免耕,10-20cm翻耕>旋耕>免耕;与连续免耕相比,翻耕0-5cm,10-20cm变化显著,旋耕5-10cm变化显著。长期免耕后,土壤耕作对碳库各项指数影响比较大,表现出层次差异性,翻耕显著降低表层0-5cm土壤各项指数,增加10-20cm各项指数,旋耕显著增加了10-20cm的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总之,轮耕能够提高长期免耕土壤的有机碳、活性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对提高长期免耕土壤质量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4+183 +1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效应影响研究进展 [J].
张海林 ;
孙国峰 ;
陈继康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2) :4275-4281
[2]   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王晶 ;
张仁陟 ;
李爱宗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6) :8-12
[3]   耕作措施对长期免耕双季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 [J].
孙国峰 ;
陈阜 ;
李琳 ;
伍芬琳 ;
肖小平 ;
张海林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6) :45-49
[4]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孙国峰 ;
陈阜 ;
肖小平 ;
伍芬琳 ;
张海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2) :109-113
[5]   不同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罗友进 ;
王子芳 ;
高明 ;
魏朝富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5) :55-58+81
[6]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徐明岗 ;
于荣 ;
孙小凤 ;
刘骅 ;
王伯仁 ;
李菊梅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59-465
[7]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李琳 ;
李素娟 ;
张海林 ;
陈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06-109
[8]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 [J].
邵月红 ;
潘剑君 ;
孙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24-28
[9]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冯宗炜 ;
黄宇 .
生态学报, 2005, (03) :513-519
[10]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比较 [J].
吴建国 ;
张小全 ;
徐德应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5) :657-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