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动静脉短路的螺旋CT研究

被引:18
作者
欧阳墉
于明
欧阳雪晖
吴日图
机构
[1]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介入放射科
[2]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介入放射科 呼和浩特
[3] 呼和浩特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肝肿瘤; 动静脉短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D O I
10.13437/j.cnki.jcr.2002.03.015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并发肝动脉 门静脉短路 (APVS)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DCESCT)中出现的瘤周楔形强化区 (PWSEA)的表现和形成机制 ,以及其出现频率与瘤体强化速率、瘤体大小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确诊的 10 8例CHL 2 4 9个瘤体的DCESCT所见作回顾性分析 ,并与其中 12例肝动脉DSA和10例经导管动脉平阳霉素碘油栓塞 (LP TAE)术后X线摄片所见进行对比。瘤体直径取其最长径测算。瘤体强化速率于DCESCT早期图像中确定并分为快、中和慢速强化 3类。结果  10 8例 2 4 9个CHL中有 74个瘤体出现PWSEA(2 9.7% )。快速强化瘤体有 87.2 %出现PWSEA ,明显多见于中速和慢速强化瘤体 (P <0 .0 0 1)。中速强化瘤体平均直径 (40 .35± 16 .88mm)明显大于快速 (17.0 5± 13.0 1mm)和慢速强化瘤体 (17.84± 13.6 1mm) (P <0 .0 0 1) ,但快速与慢速强化瘤体之大小无统计学上差异 (P >0 .0 5 )。PWSEA的形态、大小、数目和方位等表现不一 ,常伴有早显的门静脉支。DSA和LP TAE术后X线摄片证实伴有PWSEA的瘤体皆有APVS ,瘤旁肝组织 (与DCESCT显示的PWSEA部位相对应 )可见充盈对比剂的纤细网条状血管聚集 ,并伴有数条早显的导出门静脉支。结论 PWSEA出现频率为 2 9.7% ,多见于快速强化小瘤体 ,但瘤体大小与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常见肝脏肿瘤三期CT的诊断价值 [J].
周良平 ;
沈国强 .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9, (01) :29-33
[2]   螺旋CT肝脏检查中技术参数的选择──时间-密度曲线的分析 [J].
严福华 ;
曾蒙 ;
苏周 ;
康荣 .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6, (05) :31-34
[3]   Frequency of arteriovenous shunts in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adults as seen on selective arteriography and postembolization radiography [J].
Ouyang, Y ;
Ouyang, XH ;
Yu, M ;
Gu, SB .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1, 24 (03) :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