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壤塘地区三叠纪西康群极低级变质作用

被引:6
作者
梁斌
何文劲
谢启兴
朱兵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四川省地勘局川西北地质队
关键词
极低级变质作用; 伊利石结晶度; 西康群; 川西北;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3.01.008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伊利石的结晶度指数、晶格参数 (b0 )的测定 ,揭示川西北壤塘地区三叠纪西康群遭受了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 ,进一步讨论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的关系 ,并指出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是成岩 -埋藏变质作用 (造山前 )和同造山变质作用的综合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四川省壤塘县金木达晚三叠世深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J].
杨逢清 ;
熊伟 .
沉积学报, 2000, (01) :73-79
[2]   右江盆地三叠纪岩层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J].
索书田 ;
毕先梅 ;
赵文霞 ;
侯光久 .
地质科学, 1998, (04) :14-24
[3]   右江中生代极低级变质带的变质变形过程 [J].
索书田 ;
祁向雷 ;
毕先梅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4) :68-75
[4]   划分成岩作用与埋藏变质作用的指标及其界线 [J].
赵孟为 .
地质论评, 1995, (03) :238-244
[5]   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综述 [J].
索书田,游振东,周汉文 .
地质科技情报, 1995, (01) :1-8
[6]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
[7]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2
[8]  
The b 0 value of the potassic white micas as a barometric indicator in low-grade metamorphism of pelitic schists[J] . F. P. Sassi,A. Scolari.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