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年来长江上游亚热带山地中低山植被的演替

被引:6
作者
蓝勇
机构
[1]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亚热带山地; 植被; 演替; 近500年; 长江上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从人口分布变迁入手探讨植被变迁,发现距今500年以前,长江上游亚热带山地海拔30001500m的中低山地区多是乔木林为主而间与草甸混交景观,而非现在的以草甸、灌草坡为主的景观。人类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m以下的平坝、台地和丘陵地区,人类活动对海拔1500m以上的山地地区影响甚小。现代地理学界静态描述的长江上游地区海拔15003000m的中低山湿地草坡带,在500多年前仍多是以冷杉、云杉为主的针阔叶林与草甸混交景观。近500年来人类垦殖、商业砍伐、皇木采办等活动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皇木采办、商业采办影响了长江上游中低山的森林资源的品质,主要对高大的楠杉的砍伐,较明显地影响了森林的郁闭度,但并不给森林资源带来不可回归的影响。人类垦殖活动,特别是固定的农耕活动,大量砍挖树根,使森林资源的自我恢复失去了可能。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在其中,一时还难以区分,需继续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182 / 11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环境背景与生态恢复 [J].
杜耘 ;
蔡述明 ;
王学雷 ;
何报寅 ;
徐贵来 ;
江明喜 ;
薛怀平 ;
肖飞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6) :915-919
[2]   清代陕南秦巴山地的人类行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J].
张力仁 .
地理研究, 2008, (01) :181-192
[3]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 [J].
何凡能 ;
葛全胜 ;
戴君虎 ;
林珊珊 .
地理学报, 2007, (01) :30-40
[4]   汉中地区生态资源的历史变迁及其成因 [J].
马强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 (03) :49-56
[5]   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 [J].
樊宝敏 ;
董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4) :60-65
[6]   明清流民与川陕鄂豫交界地区的环境问题 [J].
邹逸麟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4) :62-69+142
[7]   云南森林历史变迁初探 [J].
刘德隅 .
农业考古, 1995, (03) :191-196
[8]   湖北森林变迁历史初探 [J].
冯祖祥,姜元珍 .
农业考古, 1995, (03) :184-190
[9]   论历史时期我国植被的分布及其变迁 [J].
史念海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1, (03) :43-73
[10]   清代陕南种植业的盛衰及其原因 [J].
萧正洪 .
中国农史, 1988, (04) :6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