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李景蕻 [1 ]
李刚华 [1 ]
张应贵 [2 ]
罗启荣 [2 ]
杨从党 [3 ]
王绍华 [1 ]
刘正辉 [1 ]
王强盛 [1 ]
丁艳锋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云南省宁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精确定量栽培; 高海拔; 株型;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067 / 30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J].
王丹英 ;
章秀福 ;
李华 ;
徐春梅 ;
钱前 ;
廖西元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903-2909
[3]   行株距配置对水稻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 [J].
闫川 ;
丁艳锋 ;
王强盛 ;
李刚华 ;
黄丕生 ;
王绍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5) :530-536
[4]   黄淮地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 [J].
杜永 ;
王艳 ;
王学红 ;
孙乃立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7, (07) :1079-1085
[5]   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丁艳锋 ;
戴其根 ;
凌励 ;
王绍华 ;
徐茂 .
北方水稻, 2007, (02) :1-9
[6]   水稻动态株型模式及其指标探讨 [J].
康文启 ;
欧阳由男 ;
董成琼 ;
朱练峰 ;
禹盛苗 ;
许德海 ;
金千瑜 .
中国稻米, 2007, (01) :1-6
[7]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J].
石利娟 ;
邓启云 ;
刘国华 ;
庄文 ;
陈立云 .
杂交水稻, 2006, (04) :1-6
[8]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J].
杨建昌 ;
王朋 ;
刘立军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6, (07) :949-955
[9]   重穗型水稻株型特性研究 [J].
马均 ;
马文波 ;
明东风 ;
杨世民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4) :679-685
[10]   不同海拔高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J].
赵正武 ;
李仕贵 ;
黄文章 ;
谭晓玲 ;
冉彦秀 ;
严明建 ;
袁项成 ;
雷树凡 ;
吕直文 .
杂交水稻, 2005, (05)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