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绝灭的方式

被引:16
作者
吴亚生 [1 ]
范嘉松 [1 ]
姜红霞 [1 ]
Yang Wan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Department of Geology,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关键词
二叠纪末; 生物礁; 集群绝灭; 贵州;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的绝灭是怎样发生的?一蹴而就,还是分几步发生的?对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二个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PTB)剖面的研究表明:礁生态系的绝灭是分二幕进行的.第一幕是钙质海绵、蜓等狭适性生物的完全绝灭,发生在Clarkina yini带内.此后的生物群是由小腹足类、一些介形虫以及某些小型钻孔生物组成的简单生物群,或仅由藻席组成.在Hindeodus parvus带开始的时候,生物礁顶部变成缺氧环境.原来以小腹足类或藻席为主的简单生物群发生绝灭(此为第二个绝灭幕),代之以小球状的疑源类微生物为主的特化生物群.以后在环境变成有氧时,这个特化生物群又被微小腹足类为主的简单生物群取代,代表海洋生态系的初步复苏.此后随着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个生物群被正常大小的菊石、双壳类、腹足类组成的较为多样性的生物群取代,代表海洋生态系的进一步恢复.谈陆寨剖面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生物礁发育到二叠纪最晚期并遭受大绝灭事件影响的剖面.与煤山金钉子剖面和意大利Dolomites的Tesero剖面的对比表明,非礁生态系有一个和礁生态系相同的第一幕绝灭事件.发生缺氧事件的非礁生态系,有一个和礁生态系相似的第二幕绝灭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煤山二叠-三叠界线地层姥鲛烷相对富集及其碳同位素负偏的地球化学意义 [J].
王春江 ;
刘义梅 ;
刘虹秀 ;
朱雷 ;
史权 .
科学通报 , 2005, (21) :2380-2391
[2]   华南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的钙质微生物岩及古环境意义 [J].
王永标 ;
童金南 ;
王家生 ;
周修高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06) :552-558
[3]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末大灭绝化石记录的置信区间分析 [J].
王玥 ;
曹长群 ;
金玉 .
古生物学报, 2001, (02) :244-251
[4]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牙形石序列及其全球对比 [J].
张克信,赖旭龙,丁梅华,吴顺宝,刘金华 .
地球科学, 1995, (06) :669-676+727-728
[5]   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 [J].
王成源 .
古生物学报, 1995, (02) :129-151+265-267
[6]   四川华蓥山涧水沟上二叠统生物礁 [J].
王生海 ;
强子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2) :147-154+238
[7]   鄂西二叠系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附视频 [J].
范嘉松 ;
张维 ;
马行 ;
张荫本 ;
刘怀波 .
地质科学, 1982, (03) :274-282+343
[8]  
Steve Kershaw,Li Guo,Andrew Swift,Jiasong Fan.?Microbialite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terval in central China: Structure, age and distribution[J].Facies,2002
[9]  
Joachim W. Reinhardt.Uppermost permian reefs and permo-triassic sedimentary faci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 China[J].Facies,1988
[10]  
Sibylle U. Noé.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of the marine Upper Permian and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the Southern Alps (Bellerophon formation, Tesero Horizon)[J].Facie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