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情境下内隐-外显地方依恋模型研究——基于心理学视角

被引:38
作者
骆泽顺
林璧属
机构
[1]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地方依恋; 内部工作模式; 内隐依恋; 外显依恋; 旅游情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实证主义范式的研究无法解决地方依恋形成心理机制这一理论问题。在当前旅游领域研究中,有关实证研究在地方依恋已经形成的理论预设前提下,通过编制相关量表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来探讨目的地社区居民和游客地方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行为。至于这两种依恋有何区别、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指导相应的依恋行为等相关理论问题却鲜有涉及。该研究回溯到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构建了旅游情境下的内隐-外显地方依恋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1)内部工作模式(依恋表征)原理可用以解释地方依恋形成的心理机制;(2)内部工作模式是由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组成的层级结构,前者指导社区居民依恋的形成,后者指导游客依恋的形成;(3)地方依恋存在内隐和外显两种状态。社区居民依恋由内隐状态激发为外显状态去指导其依恋行为,游客依恋从外显状态内化为内隐状态去指导其依恋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VEP方法的旅游地地方依恋要素维度分析——以白云山为例 [J].
黄向 ;
温晓珊 .
人文地理, 2012, 27 (06) :103-109
[2]   长城攀登者游憩专业化与地方依恋关系之研究 [J].
赵宏杰 ;
吴必虎 .
人文地理, 2012, (01) :127-135
[3]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 [J].
古丽扎伯克力 ;
辛自强 ;
李丹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5) :86-93
[4]  
地方认同: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分析[J]. 庄春萍,张建新.心理科学进展. 2011(09)
[5]   皖南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例 [J].
唐文跃 .
人文地理, 2011, 26 (03) :51-55
[6]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 [J].
王争艳 ;
杨叶 ;
汪斌 .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06) :880-887
[7]   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 [J].
黄向 ;
保继刚 ;
Wall Geoffrey .
旅游学刊, 2006, (09) :19-24
[8]  
The impact of destination source credibility on destination satisfac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destination attachment and destination image[J] . Sou Veasna,Wann-Yih Wu,Chu-Hsin Huang.Tourism Management . 2012
[9]  
Place attachment: How far have we come in the last 40 years?[J] . Maria Lewick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2010 (3)
[10]  
Defining place attachment: A tripartite organizing framework[J] . Leila Scannell,Robert Gifford.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