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模型的1992—2010年中国省域生态足迹核算

被引:11
作者
张靓 [1 ]
曾辉 [1 ,2 ]
赫胜彬 [1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3]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核算; 省级行政区; 长时间尺度;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8.022
中图分类号
X5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生态足迹可以从生物生产角度定量评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程度。本文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1992—201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及聚类和相关性分析,以衡量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及相似程度和分析各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主导因素,并根据核算结果建立了各省区市的生态足迹预测模型,进一步明确各省级行政区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以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各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及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生态足迹的变化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逐渐下降型、明显上升型和基本平稳型。北京和上海的生态足迹变化属于逐渐下降型,分别受对化石燃料用地和耕地需求的减少所主导,其中北京市生态足迹与化石燃料用地的相关系数为0.96,上海市生态足迹与耕地的相关系数为0.703,这2个城市在过去20年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以内蒙古、山西为代表的化石燃料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域生态足迹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省域生态足迹的增长受区域化石燃料生产的影响较大,个别省级行政单位生态足迹与化石燃料的相关系数为1;东北三省、东南沿海地区及西部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省区的生态足迹属于基本平稳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365 / 13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市公共交通生态足迹考察 [J].
宗刚 ;
李易峰 .
城市问题 , 2013, (04) :54-60
[2]   基于耕地生态足迹的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研究 [J].
施开放 ;
刁承泰 ;
孙秀锋 ;
左太安 .
生态学报, 2013, 33 (06) :1872-1880
[3]  
基于能值的污水处理系统环境影响分析[J]. 李敏,张小洪,李远伟,张鸿,赵敏,邓仕槐.应用生态学报. 2013(02)
[4]   长株潭地区生态可持续性 [J].
戴亚南 ;
贺新光 .
生态学报, 2013, 33 (02) :595-602
[5]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情景预测 [J].
刘秀丽 ;
张勃 ;
昝国江 ;
何旭强 ;
张调风 .
干旱区地理, 2013, 36 (01) :84-91
[6]   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构建三维模型的新指标 [J].
方恺 .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267-274
[7]   北京市人口生态足迹变动定量分析 [J].
齐明珠 ;
李月 .
城市问题, 2012, (10) :34-39
[8]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周静 ;
管卫华 .
生态学报, 2012, 32 (20) :6471-6480
[9]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分析 [J].
刘东 ;
封志明 ;
杨艳昭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4) :614-624
[10]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31个省级区域生态承载力实证研究 [J].
张可云 ;
傅帅雄 ;
张文彬 .
地理科学, 2011, 31 (09) :1084-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