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新剂型——乳悬剂应用效果的评估

被引:3
作者
张光裕
张忠信
孙修炼
蒋其鳌
张承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3] 湖北省洪湖市植保站 武汉
[4] 武汉
关键词
棉铃虫; 棉铃虫 NPV 乳悬剂; 防治效果;
D O I
10.16409/j.cnki.2095-039x.1996.01.007
中图分类号
S482.3 [杀虫剂];
学科分类号
090403 ;
摘要
新研制的棉铃虫病毒(NPV)杀虫剂乳悬剂,经河南、湖北、河北3省4年棉田试验,证明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相当于当前推广的化学杀虫剂,优于原病毒可湿性粉剂。乳悬剂(1.2×1012~2.4×1012PIB/hm2)可使虫口减退91.7%,而 PIB 含量相同的可湿性粉剂,虫口减退率为83.7%。百株残存幼虫,前者平均为4.2头,后者为8.1头。在常温条件下,经过14~16个月的室内贮存,病毒乳悬剂的防治效果,仍达85.5%,与当年生产的病毒乳悬剂防效差异不显著。在整个棉花生长季节,使用病毒乳悬剂防治2、3、4代棉铃虫,均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到1994年,病毒乳悬剂的应用面积已达0.87万 hm2,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棉铃虫(Heliothisspp)核型多角体病毒四个分离株的比较研究 [J].
孙修炼,张光裕 .
中国病毒学, 1994, (04) :309-318
[2]   我国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J].
张光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1994, (01) :39-44
[3]   新疆棉区使用病毒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 [J].
张光裕 ;
王晓容 ;
张友清 ;
傅承炯 ;
葛珞 ;
白传珍 ;
杨宝玉 ;
马新洪 .
生物防治通报, 1988, (04) :165-167
[4]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J].
张光裕 ;
张友清 ;
葛珞 ;
单子明 .
植物保护学报, 1981, (04) :235-24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