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终、凶死与杀人偿命——中国人死刑观念的文化阐释

被引:30
作者
尚海明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关键词
善终; 凶死; 杀人偿命; 死刑观念; 文化阐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一个民族的死刑观念与其文化对生死的定义密切相关,中国人的杀人偿命观念建立在中国文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之上。受祖先崇拜的影响,生活于祖荫之下的传统中国人追求善终,认为遭遇凶死之人将因无法善终而成为冤死之鬼作祟人间,由此,冤魂难眠意识成为中国民众追求杀人偿命的重要动因。在现代中国,善终与凶死观念的弱化让中国人的杀人偿命观念呈现出松弛的趋势,但冤魂难眠意识仍激励着部分被害人亲属在命案中寻求以命抵命。同时,即便在死刑和解中,杀人偿命作为一种基本准则,也仍然是支配性的公正标准。在大多数民众仍认可杀人偿命的情况下,将死刑废除或者命案中死刑立即执行判决数量逐年减少作为死刑改革的目标,极有可能因悖离民众的价值认同而导致法律与社会的断裂。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死刑研究“现代化范式”之反思——由刑法修正案九减少死刑罪名说起 [J].
尚海明 .
学术交流, 2016, (03) :82-88
[2]   民众心态与死刑存由分析——以鲁迅思想为蓝本进行的考察 [J].
孙万怀 .
法学评论, 2015, 33 (04) :75-87
[3]  
拐卖儿童该不该一律判死刑?.[J].郭旺;.时代人物.2015, 07
[4]   论被害方诉求与死刑的司法控制 [J].
徐岱 ;
刘银龙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5, (04) :43-56+248
[5]   中国死刑控制的又一里程碑 [J].
杨兴培 .
检察风云, 2014, (23) :30-31
[6]   分歧弥合与文化建构:中国死刑废止的必由之路 [J].
王立军 .
法学论坛, 2014, 29 (05) :61-66
[7]   死刑民意调查研究 [J].
张惠芳 ;
何小俊 .
时代法学, 2011, 9 (04) :59-68
[8]   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 [J].
杨华 ;
范芳旭 .
开放时代, 2009, (05) :104-125
[9]   杀人偿命与保留死刑限制死刑理念探析 [J].
王联合 ;
徐留成 .
学术交流, 2009, (03) :71-74
[10]   中国古代死刑观念论要 [J].
赵秉志 ;
王东阳 .
南都学坛, 2008, (01) :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