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氧同位素3期时上部海水结构的变化

被引:21
作者
黄宝琦 [1 ]
杨文瑜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氧同位素3期; 南海北部; 上部水体结构; 表层海水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4.2 [海水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北部海水物理化学性质不但受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受到珠江陆源输入的影响。文章根据对南海北部ODP 1144站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变化和氧同位素分析,以及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温度转换函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M IS 3期的表层海水温度在H2H6事件时明显降低,并在H4H5(45.66~38.77kaB.P.)期间,表层海水冬季温度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35~29kaB.P.,浮游有孔虫暖水种含量减少,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值增重,同时高生产力属种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的含量增加,说明冬季风在该阶段强化。此外,52~46kaB.P.期间,N.dutertrei含量增加,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较低,表层海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此时南海北部的高生产力可能与珠江陆源输入的增加有关,指示东亚夏季风的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436 / 4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长江三角洲古环境初步研究 [J].
杨达源 ;
陈可锋 ;
舒肖明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25-530
[2]   中国黄土高原西部马兰黄土记录的MIS3气候特征与全球气候记录的对比研究 [J].
陈一萌 ;
饶志国 ;
张家武 ;
陈兴盛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359-365
[3]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 [J].
秦小光 ;
蔡炳贵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31-39
[4]   黄土高原马兰黄土记录的MIS3温湿气候 [J].
李玉梅 ;
刘东生 ;
吴文祥 ;
韩家楙 ;
洪业汤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69-76
[5]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J]. 施雅风,于革.第四纪研究. 2003(01)
[6]   孟加拉湾深海氧同位素2、3期上升流活动——北印度洋冬季风的实证 [J].
丁旋 ;
方念乔 ;
陈萍 ;
宋成兵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53-59
[7]   40~30ka B.P.中国西北地区暖湿气候的地质记录及成因探讨 [J].
杨保 ;
施雅风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60-68
[8]   MIS3晚期典型阶段气候模拟的初步研究 [J].
于革 ;
赖格英 ;
刘健 ;
施雅风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12-24
[9]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邻区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探讨 [J].
施雅风 ;
贾玉连 ;
于革 ;
杨达源 ;
范云崎 ;
李世杰 ;
王云飞 .
湖泊科学, 2002, (01) :1-11
[10]   南海南部NS93-5柱样揭示的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 [J].
涂霞 ;
郑范 ;
陈木宏 .
热带海洋, 2000, (04) :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