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

被引:11
作者
秦小光
蔡炳贵
刘东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 黄土粒度多组分; 大气湍流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 ,与全新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了深入分析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时期的大气环境特征 ,本文利用黄土粒度的多组分特征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 ,指出其动力学原因是粉尘在搬运过程中风力、湍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选结果 ;黄土 -古土壤粒度分布中的粗、中粒组分中值粒径近似反映了源区起尘时和沉降区降尘时近地表大气湍流强度的变化。对渭南地区黄土剖面的分析发现 ,末次冰期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以来在中国黄土区存在大致以 4千年为周期交替出现的强湍流期与弱湍流期 ,强湍流期对应于降温事件 ,如Heinrich事件 ,并存在着 3种源区环境控制的不同大气湍流类型 ;在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粉尘源区和沉降区都存在两种不同大气环境类型在时间上的频繁同步交替 ,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特点 ,与末次冰盛期的大气环流模式可能相似 ,而与全新世不同 ;同时在该时期的强湍流降温期源区进退较明显、沉降区环境稳定 ,而弱湍流期源区较稳定、沉降区大气环境变化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J].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29-40
[2]   中国黄土粒度的双峰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孙东怀 ;
鹿化煜 ;
David Rea ;
孙有斌 ;
吴胜光 .
沉积学报, 2000, (03) :327-335
[3]   我国北方的冬季沙尘暴 [J].
张德二 ;
陆风 .
第四纪研究, 1999, (05) :441-447
[4]   前处理方法对黄土沉积物粒度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23) :2535-2538
[5]   110ka来洛川黄土地层中蜗牛化石记录与环境因子分析 [J].
吴乃琴 ;
D.D.Rousseau ;
刘东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05-410
[6]   晚更新世季风-沙漠系统千年尺度的不规则变化及其机制问题 [J].
丁仲礼 ;
任剑璋 ;
刘东生 ;
孙继敏 ;
周晓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385-391
[7]   渭南黄土剖面的年龄测定及十五万年来高分辨时间序列的建立 [J].
刘嘉麒,陈铁梅,聂高众,宋春郁,郭正堂,李坤,高世君,乔玉楼,马志邦 .
第四纪研究, 1994, (03) :193-202
[8]   中国黄土研究新进展 (三)时间标尺 [J].
丁仲礼 ;
余志伟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1, (04) :336-348
[9]   1990年北京降尘事件的天气动力条件及其化学元素特征 [J].
张德二 ;
王坚红 ;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1991, (03) :204-212
[10]   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通量研究的一个实例 [J].
安芷生 ;
肖举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0, (03) :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