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麓山植被演替趋势

被引:9
作者
张克荣 [1 ,2 ,3 ]
刘应迪 [1 ]
谭淑端 [2 ]
朱晓文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演替; 生态位; 种群结构; 城市公园; 岳麓山;
D O I
10.16605/j.cnki.1007-7847.2009.04.001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系统调查岳麓山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TWINSPAN、DCA、生态位分析、种群结构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研究了岳麓山植被的现状与演替.结果表明,经过30年城市公园管理,岳麓山次生植被正在向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其主要演替途径为:灌丛或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近顶级或顶级群落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栲(Castanopsis fargesi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等为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严重衰退,著名景观植物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的种群虽表现出一定程度衰退,但仍将作为一种优势种存在较长时期.研究结果建议种植青冈、栲、石栎、木荷(Schima superba)等作为岳麓山林分改造的目标种.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9+331 +3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森林群落演替动态研究进展 [J].
王君 ;
伊力塔 ;
葛静茹 ;
王玉涛 ;
冯晨静 .
河北林果研究, 2007, (01) :44-49
[2]   黄山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生态位与年龄结构研究 [J].
王立龙 ;
王广林 ;
黄永杰 ;
李晶 ;
刘登义 .
生态学报, 2006, (06) :1862-1871
[3]   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乔木种的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J].
刘秋锋 ;
康慕谊 ;
刘全儒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3) :383-391
[4]   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J].
李军玲 ;
张金屯 .
植物研究, 2006, (02) :2156-2162
[5]   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系列分析 [J].
范玮熠 ;
王孝安 ;
郭华 .
生态学报, 2006, (03) :706-714
[6]   植被原生演替研究进展 [J].
许中旗 ;
李文华 ;
鲍维楷 ;
许晴 .
生态学报, 2005, (12) :3383-3389
[7]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枫香群落研究 [J].
黄宗胜 ;
彭重华 ;
王建兵 .
湖南林业科技, 2005, (03) :24-26
[8]   弃耕演替与恢复生态学 [J].
朱桂林 ;
山仑 ;
刘国彬 .
生态学杂志, 2004, (06) :94-96
[9]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研究 [J].
杨定海 ;
彭重华 ;
罗丽华 .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01) :17-20
[10]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张铜会 ;
赵学勇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41-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