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寺湾油田长2油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附视频

被引:6
作者
杨东兴 [1 ,2 ]
尹太举 [1 ,2 ]
戴胜群 [1 ,2 ]
易小会 [1 ,2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下寺湾油田;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法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和孔喉特征等方面开展了下寺湾油田长2油组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分析了储集空间类型、孔喉分布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2油组储集岩为低成熟度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粘土矿物转化和溶蚀等成岩作用,成岩作用较弱,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孔隙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等等,其中残余粒间孔隙是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孔吼分布特征是孔喉分散,分选性差,偏于略粗歪度,储集性能总的来说较差,驱油效率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7+31+2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沉积岩石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赵澄林,朱筱敏主编, 2001
[2]   粘土矿物成因及对砂岩储集性能的影响 [J].
伏万军 .
古地理学报, 2000, (03) :60-69
[3]   安塞油田南部侏罗系延8~延9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J].
余成林 ;
李相明 ;
彭寿昌 ;
王昌勇 ;
王潜忠 ;
余忠祥 .
河南石油, 2005, (05) :1-3+97
[4]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段储层孔隙特征附视频 [J].
方帆 ;
李相明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 (02) :18-20+7
[5]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同成因类型砂岩体孔隙分布特征及孔隙演化史——以孤东油田、胜坨油田、东辛油田为例 [J].
王朴 ;
魏广振 ;
谢忠怀 ;
郝运轻 ;
刘宝军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8, (01) :9-11+13
[6]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郑浚茂,庞明编著, 1989
[7]   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研究附视频 [J].
王珊 ;
胡望水 ;
李相明 ;
熊平 ;
陈小欣 ;
程平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 (01) :38-40+6
[8]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