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的天然发育规律

被引:15
作者
邓磊 [1 ]
张文辉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刺槐人工林; 不同恢复阶段; 群落稳定性; 天然化发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鉴别黄土沟壑区不同生境刺槐林持续发育潜力,以延安地区纸坊沟和柳林镇公路山的刺槐群落为对象,对阴坡、阳坡生境造林后10,25和40年的刺槐人工林建群种径级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阴坡和阳坡刺槐人工林在经过25年发育,林木达到成熟阶段,个体平均胸径、高度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达到比较稳定状态;刺槐人工林造林后,随着时间推移,建群种树高、胸径增加迅速,体现群落生境质量参数也迅速增加,但25年以后增加不够明显。阴坡与阳坡生境的人工刺槐林比较,阴坡生境的林分,建群种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生长发育良好,均具有足够数量萌生幼苗,林地物种多样性丰富,土壤养分水分相对优越,群落具有持续发育潜力。而阳坡刺槐人工林建群种个体发育不良,缺乏足够幼苗数量,林分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养分相对较差,不具备持续发育特征。未来该区域刺槐人工林培育,丘陵沟壑区应尽量避免在阳坡营造刺槐林,现有刺槐林也应该通过更换树种,改造成稀疏灌木-刺槐林。在现有阴坡刺槐林经营管理中,造林25年后就可以适当间伐一些劣质木、病虫木,促进幼苗萌生更新,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间伐中,应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提高生态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人工林种群的无性繁殖与更新 [J].
张长庆 ;
张文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1) :135-144
[2]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策略 [J].
张文辉 ;
刘国彬 .
中国水土保持, 2009, (01) :24-27+60
[3]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生境小叶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分析 [J].
张婷 ;
张文辉 ;
郭连金 ;
刘国彬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2) :340-347
[4]   刺槐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曹扬 ;
赵忠 ;
渠美 ;
成向荣 ;
王迪海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765-768
[5]   抚育改造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 [J].
罗菊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1) :121-124
[6]   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种群恢复及群落土壤水分养分效应 [J].
张文辉 ;
郭连金 ;
徐学华 ;
李登武 ;
刘国彬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6) :49-53
[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群落恢复过程中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J].
张文辉 ;
徐学华 ;
李登武 ;
郭连金 ;
刘国彬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6) :1018-1023
[8]   土壤速效氮磷钾测定进展 [J].
李立平 ;
张佳宝 ;
邢维芹 ;
唐立松 .
土壤通报, 2003, (05) :483-488
[9]   延安试区刺槐林地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J].
韩蕊莲 ;
侯庆春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1) :74-76
[10]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分析 [J].
阮成江 ;
李代琼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061-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