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参与、网络与信任:社会救助获得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郭瑜
张一文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社会救助; 社会资本; 社会参与; 网络; 信任; 城市困难家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困难家庭的社会资本是这一弱势群体社会行为范式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现,关乎生活中的"获得感"。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救助的获得对城市困难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水平、家庭特征等因素能对受访者的社会资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控制以上因素后,社会救助的不同项目对城市困难家庭的社会资本表现出一定的异质影响。对城市困难家庭而言,最低生活保障的获得降低了他们的社会资本,同时福利领取时间会强化这种负面影响;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带来了社会资本的显著提高,其他专项救助并未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认为,作为社会保护政策,社会救助应在保障困难群体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社会资本积累。可通过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救助来建设积极的社会救助体系,助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促进就业抑或强化“福利依赖”?——基于城市低保“反福利依赖政策”的实证分析 [J].
兰剑 ;
慈勤英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2 (03) :36-44+190
[2]   福利悖论:中国社会保护中的社会排斥——基于广州市的实证研究 [J].
王锦花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9 (02) :39-46
[3]   从生存型救助到发展型救助: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困境与完善路径 [J].
谢勇才 ;
丁建定 .
中国软科学, 2015, (11) :39-49
[4]   从社会安全网到社会风险管理:社会保护视野中社会救助的创新 [J].
顾昕 .
社会科学研究, 2015, (06) :118-127
[5]   朝向更加积极的社会救助制度——论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方向 [J].
关信平 .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7) :16-20
[6]   救助、就业与福利依赖——兼论关于中国低保制度“养懒汉”的担忧 [J].
张浩淼 .
兰州学刊, 2014, (05) :163-169
[7]   社会救助的根源:对福利体制、目标与方法之差异的初步思考 [J].
苏黛瑞 ;
周凤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52 (01) :6-15
[8]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 [J].
韩克庆 ;
郭瑜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2) :149-167+244
[9]   福利污名的社会建构——以浙江省城市低保家庭调查为例的研究 [J].
祝建华 ;
林闽钢 .
浙江学刊, 2010, (03) :201-206
[10]   城市低保对象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制度安排研究——以上海为例 [J].
黄晨熹 .
社会学研究, 2007, (01) :137-16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