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35
作者
巫涛
彭重华
田大伦
闫文德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碳含量; 碳储量; 马尾松人工林; 城市; 长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样方法和取样法,研究了长沙市区13年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木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11.17 g/kg,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叶>干>根>皮>枝;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531.66、465.53、393.92g/kg。林地土壤层有机碳含量为9.40—24.73 g/kg,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15cm)土壤碳素含量较高,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植被层的碳储量为34.50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总储量的21.57%;乔木层碳储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的20.27%,占植被层碳储量的93.97%。乔木层碳储量中,树干的碳储量最高,占乔木层碳储量的65.52%,其次为根,占乔木层碳储量的19.15%,树皮最少,仅占2.10%;枯落物层碳储量为3.81 t/hm2,仅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38%;林地土壤层(0—60cm)碳储量相当可观,为121.62 t/hm2,占系统碳储量的76.05%。马尾松林年净生产力为4.88 t.hm-.2a-1,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2.50 t.hm-.2a-1,折合成CO2的量为9.16 t.hm-.2a-1。
引用
收藏
页码:4034 / 40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J].
田大伦 ;
王新凯 ;
方晰 ;
闫文德 ;
宁晓波 ;
王光军 .
林业科学, 2011, 47 (09) :7-14
[2]   长沙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碳贮量特征 [J].
高述超 ;
田大伦 ;
闫文德 ;
方晰 ;
项文化 ;
梁小翠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9) :16-22
[3]   湖南4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 [J].
肖英 ;
刘思华 ;
王光军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 33 (01) :124-128
[4]   上海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对固碳能力的影响 [J].
徐飞 ;
刘为华 ;
任文玲 ;
仲启铖 ;
张桂莲 ;
王开运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3) :439-447
[5]   成都市城市森林格局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J].
陈辉 ;
古琳 ;
黎燕琼 ;
慕长龙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865-4874
[6]   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张国庆 ;
王永军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217-1225
[7]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J].
张国庆 ;
黄从德 ;
郭恒 ;
邓彪 ;
杨和芳 .
浙江林业科技, 2007, (06) :10-14
[8]   四川主要针叶树种含碳率测定分析 [J].
唐宵 ;
黄从德 ;
张健 ;
宁远超 .
四川林业科技, 2007, (02) :20-23
[9]   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J].
尉海东 ;
马祥庆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71-174
[10]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J].
康冰 ;
刘世荣 ;
张广军 ;
常建国 ;
温远光 ;
马姜明 ;
郝文芳 .
生态学报, 2006, (05) :13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