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

被引:82
作者
纪淑红
田昌炳
石成方
叶继根
张祖波
傅秀娟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水驱油效率; 高含水阶段;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临界毛管数; 润湿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及油水黏度比等。根据水驱油效率的定义、实验室测定及矿场应用情况,尝试分析水驱油效率变化的机理,提出了高含水阶段储集层润湿性及孔隙结构变化将导致临界毛管数的降低,使残余油饱和度减小,进而提高水驱油效率。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应加强对水驱油效率的关注,从3个层次加深对水驱油效率的研究,首先是水驱油效率的实验取值,其次要研究不同储集层水驱油效率的经济界限,最后要从毛管数出发,着眼于经济有效地提高水驱油效率的技术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深部液流转向剂与油藏适应性研究——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 [J].
卢祥国 ;
王树霞 ;
王荣健 ;
王洪关 ;
张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5) :576-582
[2]   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定量表征模型 [J].
赵辉 ;
李阳 ;
曹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737-742
[3]   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J].
韩大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5) :583-591
[4]   抗盐碱星形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评价 [J].
罗文利 ;
韩冬 ;
韦莉 ;
林庆霞 ;
樊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4) :477-482
[5]   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J].
彭珏 ;
康毅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1) :72-76+116
[6]   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影响微观模拟研究 [J].
高慧梅 ;
姜汉桥 ;
陈民锋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56-59+65+177
[7]   喇嘛甸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J].
李兴国 ;
孙春红 ;
赵云飞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1) :79-82
[8]   砂岩油藏储层润湿性变化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二区沙二12层为例 [J].
吴素英 .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4) :24-24
[9]   矿场密闭取心与室内模拟的驱油效率分析 [J].
兰玉波 ;
赵永胜 ;
魏国章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4) :43-45+140
[10]   喇嘛甸油田水驱开发注水量界限的实验 [J].
徐亚萍 ;
穆文志 ;
宋国光 ;
闫文华 ;
余兴华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3) :26-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