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彭珏
康毅力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油井完井技术中心
关键词
油藏; 润湿性; 水膜; 热力学; 采收率; 水驱; 化学驱;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1.006
中图分类号
TE357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润湿性是油藏岩石、原油和水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了解油藏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成藏前后润湿性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原油运移进入储层后,原油中的表面活性组分可能引起油藏润湿性的改变,而水膜不稳定破裂是引起润湿性改变的关键环节。对水膜稳定的热力学条件分析表明,只有当水膜厚度及影响水膜稳定的变量的值在一定范围内,水膜才可能稳定,所以在实际油藏条件下,水膜的稳定性被破坏时,矿物与原油作用将使油藏最终润湿性偏离成藏之前的水润湿状态。水驱及化学驱对润湿性敏感程度的分析表明,可依据不同开采方式所对应的最有利润湿性类型,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油藏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116 +1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J].
姚凤英 ;
姚同玉 ;
李继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76-78+116
[2]   砂岩油藏储层润湿性变化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二区沙二12层为例 [J].
吴素英 .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4) :24-24
[3]   自组单分子纳米膜提高驱油效率及微观机理研究 [J].
冯文光 ;
贺承祖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726-729
[4]   MD-1膜驱剂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及润湿性研究 [J].
高芒来 ;
李奇 ;
王建设 ;
许海洁 .
油田化学, 2003, (01) :70-73
[5]   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室研究 [J].
毕只初 ;
俞稼镛 .
科学通报, 2000, (16) :1721-1727
[7]   聚合物驱油机理和应用 [J].
王新海 ;
韩大匡 ;
郭尚平 .
石油学报, 1994, (01) :83-91
[8]  
沥青在石英砂上的吸附、润湿性以及微观驱替动态和机理[D]. 段秋者.西南石油学院 2001
[9]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徐运亭[等]著, 2006
[10]  
石油开采中的界面现象[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墨)莫罗(Morrow,NormanR.)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