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消逝”:中国原生互联网文化形态的变迁

被引:6
作者
常江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原生互联网文化形态; 文化秩序; 社会化; 文化民主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最初纯粹集纳信息的门户网站和同期发展起来的论坛文化,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勾勒出的"关系即内容"图景,再到当前植根于移动端环境的短视频文化,中国原生互联网文化在传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尝试归纳其演进与变迁的规律,对于我们洞悉处在"拆解"状态中的原生互联网文化形态何以再现社会文化并影响文化秩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中国原生互联网文化的主导形态呈现出去理性化、去层级化、去深度化的趋势,原生互联网文化日渐丧失有效的社会化功能,却也在导致"成年的消逝"的同时,进一步在消费层面强化了文化民主化的合法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59+192 +1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童年的消逝.[M].(美) 波兹曼;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媒介形态变化.[M].(美)罗杰·菲德勒(RogerFidler)著;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
[4]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5]   Childhood in crisis? Tracing the contours of 'crisis' and its impact upon contemporary parenting practices [J].
Kehily, Mary Jane .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10, 32 (02) :171-+
[7]   “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兴起及趋势 [J].
张梓轩 ;
王海 ;
徐丹 .
中国记者, 2014, (02) :107-109
[8]   “连接”的演进——互联网进化的基本逻辑 [J].
彭兰 .
国际新闻界, 2013, 35 (12) :6-19
[10]   银幕空间的组织方式和运动法则——长镜头、蒙太奇等电影核心概念的理论诠释 [J].
储双月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 10 (01)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