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形成机制

被引:16
作者
刘玉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浊积岩; 沉积模式; 成藏模式; 沙三段; 成藏动力学; 东营凹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2.02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东营凹陷沙三段发育了大量浊积岩,构成了完整的浊积岩体系,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在充分分析了东营凹陷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地震剖面特征等方面研究了东营凹陷沙三段近源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及洪水浊积扇的沉积模式,并从生储盖条件、运移通道及油气封存箱等方面探讨了浊积岩油藏的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具有有利的生储盖条件,具备形成油藏的条件,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112 +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J].
胡贤根 ;
谭明友 ;
张明振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5) :42-45+113
[2]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储层成岩作用 [J].
牟汉生 ;
姜在兴 ;
邱隆伟 ;
向树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50-52+114
[3]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J].
高树新 ;
任怀强 ;
杨少春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1) :69-73
[4]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组合模式 [J].
隋风贵 ;
赵乐强 ;
林会喜 ;
李军亮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6) :1-5+81
[5]   天然气来源的多种途径及其意义 [J].
刘文汇 ;
张殿伟 ;
高波 ;
郑建京 ;
王晓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4) :393-401
[6]   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J].
李丕龙 ;
张善文 ;
宋国奇 ;
肖焕钦 ;
王永诗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1) :3-10
[7]   等效排烃压力及其在东营凹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J].
王宁 ;
翟剑飞 ;
陈宝宁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58-60+127
[8]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J].
曾溅辉 ;
郑和荣 ;
王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4) :60-63
[9]   压力封闭在盖层封油气中的应用 [J].
付广,姜振学,李椿 .
天然气工业, 1995, (03) :12-16+105-106
[10]   异常高压、流体压裂与油气运移(上) [J].
胡济世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9, (02)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