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木霉B-7和黑曲霉X-15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被引:2
作者
王景林
殷勤燕
陈宗泽
袁毅
机构
[1] 长春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农学农机系!长春
[2] 不详
关键词
康氏木霉; 黑曲霉; 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33 [微生物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研究了康氏木霉B-7和黑曲霉X-152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的混合酶液,可成功地制备2株真菌的原生质体。其中,B-7以这3种酶的配比6:5:2为最佳,X-15以8:4:2为最佳。原生质体形成的缓冲液系统均以0.2mol/L,pH6.0磷酸盐缓冲液为宜,渗透压稳定剂则分别以0.6mol/LNaCl和0.6mol/L蔗糖为宜。以菌龄18h(B-7)和16h(X-15)2株真菌的菌丝体,在37℃下酶解90min可获得最适量的原生质体,产量分别达9×106个/ml和1.9×107个/ml,且其再生率也较高,均达95%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黑曲霉与里氏木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选择 Ⅰ.缓冲稳定剂系统及酶配比 [J].
艾云灿 ;
赵学慧 ;
汪履绥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4) :376-381
[2]   黑曲霉原生质体的形成、分离与再生的研究 [J].
杨惠英 ;
吴志丹 ;
叶舟 ;
王金发 ;
计亮年 .
遗传, 1992, (01) :31-34
[3]   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因素的研究 [J].
张玉臻 ;
马桂荣 ;
高培基 .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02) :78-85
[4]   几种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 [J].
陈漱涢 ;
曹军卫 .
真菌学报, 1986, (02) :117-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