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宝兴县生态系统生物碳储量动态评估

被引:8
作者
袁志芬 [1 ,2 ]
黄桂林 [3 ]
莫宏伟 [1 ]
沈瑞昌 [2 ,4 ]
徐明 [2 ]
邱帅 [2 ,4 ]
赵峰侠 [2 ,4 ]
李仁强 [2 ]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宝兴县; InVEST模型; 碳储存;
D O I
10.13466/j.cnki.lyzygl.2014.01.017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动态评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驱动机制,同时为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采用InVEST模型,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1992,2007,2012年)和生物碳实测数据,动态评估了四川省宝兴县生物碳储存状况。结果表明,过去20年宝兴县生态系统总生物碳密度呈现增加的趋势,从1992年的23.19t/hm2增加到2012年的50.68t/hm2。宝兴县1992,2007,2012年生物碳储量分别为724.57万t,1 327.36万t和1 582.94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3.98%。可见,过去20年期间四川宝兴县的植被起到了强烈的碳汇作用。研究还发现,该县生物碳储量增加主要是由于有林地固碳量的增加引起,有林地生物碳储量分别为457.98万t,1 059.72万t和1 376.57万t。同时,1992—2012年宝兴县生物碳储量的高值区范围逐渐扩大,但其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山区的空间格局并没有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研究 [J].
田稼穑 ;
铁牛 ;
李铁牛 ;
苏兴权 ;
韩永清 .
林业资源管理, 2013, (03) :43-47
[2]   海南岛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饶恩明 ;
肖燚 ;
欧阳志云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13, 33 (03) :746-755
[3]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空间格局与地震破坏评估 [J].
彭怡 ;
王玉宽 ;
傅斌 ;
马飞 .
生态学报, 2013, 33 (03) :798-808
[4]   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分析与碳储量评估 [J].
杨芝歌 ;
周彬 ;
余新晓 ;
樊登星 ;
张艺 ;
王奇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3) :42-46
[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J]. 彭守璋,赵传燕,郑祥霖,许仲林,何磊.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6]  
宝兴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张瑞江.四川林勘设计. 2010 (03)
[7]   山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俞艳霞 ;
张建军 ;
王孟本 .
林业资源管理, 2008, (06) :35-39
[8]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唐宵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2) :2687-2692
[9]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10]   中国主要灌丛植被碳储量 [J].
胡会峰 ;
王志恒 ;
刘国华 ;
傅伯杰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4) :53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