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仇建飞
窦森
邵晨
李明敏
安丰华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土壤团聚体; 胡敏酸; 数量; 结构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 [土壤改良];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利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组(>2、2~0.25、0.25~0.053、<0.053 mm粒级),研究了其添加不同用量玉米秸秆,25℃恒温室内培养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后,土壤团聚体2~0.25 mm和>2 mm粒级成为优势粒级,平均含量分别占51.41%和34.12%,其全碳含量为10.15~25.74 g kg-1,胡敏酸(HA)绝对含量为4.06~5.79 g kg-1,明显高于对照CK的9.79~10.48 g kg-1和3.70 g kg-1,并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各处理胡敏酸C/H及高温/中温比值均低于CK处理,并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使HA分子缩合度降低,结构趋于简单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J].
关松 ;
窦森 ;
胡永哲 ;
魏博薇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4) :187-191
[2]   玉米秸秆和化肥配施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J].
李凯 ;
窦森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 (03) :273-278
[3]   不同利用方式和开垦年限下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养分变化研究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土壤, 2009, 41 (01) :84-89
[4]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J].
陈盈 ;
闫颖 ;
张满利 ;
何红波 ;
解宏图 ;
张旭东 ;
朱平 .
土壤通报, 2008, (06) :1288-1292
[5]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J].
刘满强 ;
胡锋 ;
陈小云 .
生态学报, 2007, (06) :2642-2650
[6]   不同CO2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J].
窦森 ;
于水强 ;
张晋京 .
土壤学报, 2007, (03) :458-466
[7]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J].
潘根兴 ;
周萍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土壤学报, 2007, (02) :32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