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大牛地气田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2
作者:

邱隆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周涌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高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
孔隙结构;
排驱压力;
大牛地气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6.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决定其储层物性及油气产能的重要因素。应用铸体薄片及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牛地气田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是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储层排驱压力平均值以及最大孔喉半径平均值在不同组的变化趋势相似,中值压力平均值总体呈现与排驱压力相反、随埋深增加而变小的特点,孔喉分选较差,孔喉分布极不均匀,且以细微孔及微细喉、微喉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埋深及碎屑颗粒组分。随着埋深的增加,孔隙和喉道变小,排驱压力增大;受选择性压溶及选择性次生加大作用的影响,长石及岩屑含量升高有利于孔喉的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22+112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牛地气田气井最小携液产量研究
[J].
郑军
;
闫长辉
;
张文洪
;
郑峰
;
徐卫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1)
:70-73+11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闫长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文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股份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股份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卫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股份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大牛地气田沉积相类型与岸线控藏特征
[J].
罗东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3)
:56-58+115

罗东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事业部
[3]
川东南官渡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潜力
[J].
李鹏
;
康毅力
;
游利军
;
雷鸣
;
疏壮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5)
:88-90+94+117

李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康毅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游利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雷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疏壮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评价
[J].
罗月明
;
刘伟新
;
谭学群
;
杨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7, (04)
:384-390

罗月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刘伟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谭学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杨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5]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
;
赵文智
;
邹才能
;
陈孟晋
;
郭彦如
.
石油学报,
2007, (04)
:57-61

杨晓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孟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郭彦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致密砂岩气藏的类型和勘探前景
[J].
董晓霞
;
梅廉夫
;
全永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3)
:351-35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梅廉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富含铁致密砂岩储层的酸敏性评价——以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J].
杨建
;
康毅力
;
吴娟
;
李鹏
;
胡永东
;
陈家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6)
:70-72+110

杨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康毅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胡永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家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8]
大牛地气田盒2+3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评价
[J].
唐海发
;
彭仕宓
;
赵彦超
.
矿物岩石,
2006, (03)
:107-113

唐海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彭仕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赵彦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9]
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为例
[J].
杨晓宁
;
张惠良
;
朱国华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1)
:31-36

杨晓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张惠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朱国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10]
鄂尔多斯北部大牛地气田储层特低渗成因分析
[J].
周锋德
;
姚光庆
;
赵彦超
.
海洋石油,
2003, (02)
:27-3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彦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