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

被引:44
作者
宋备舟 [1 ]
王美超 [1 ]
孔云 [1 ]
姚允聪 [1 ]
吴红英 [1 ]
李振茹 [2 ]
机构
[1]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梨园; 间作芳香植物; 害虫与天敌; 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6.612 [梨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梨园设置薄荷、孔雀草、罗勒间作区和自然生草区为处理,清耕区为对照(CK),基于梨园各个间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组成和时序变化的测试,应用主成分分析、生态位及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梨园各间作区中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梨园各间作处理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量在梨树年生长期内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清耕(对照)区;与清耕(对照)区相比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起主导作用的害虫及天敌的类群不同,且相对集中于有限的几个种类,害虫如梨木虱、康氏粉蚧、蚜虫、金龟子和梨网蝽,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和寄生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生态位宽度,且使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害虫,同时增加主要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与害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出对害虫明显的跟随效应和控制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发现,同一害虫在不同间作区的主要天敌不同,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增加天敌数量,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90 / 360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DPS数据处理系统.[M].唐启义; 冯明光; 著.科学出版社.2006,
[12]   Community ecology theory as a framework for biological invasions [J].
Shea, K ;
Chesson, P .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2, 17 (04) :170-176
[13]   Population dynamics of phytophagous and predatory mites (Acari: Tetranychidae, Eriophyidae, Phytoseiidae) on bamboo plants in Fujian, China [J].
Zhang, YX ;
Zhang, ZQ ;
Zhang, XJ ;
Liu, QY ;
Ji, J .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 2001, 25 (05) :383-391
[14]   Spatial and temporal niche partitioning in grassland ants [J].
Albrecht, M ;
Gotelli, NJ .
OECOLOGIA, 2001, 126 (01) :134-141
[15]   Resource overlap and possible competition between honey bees and wild bees in central Europe [J].
Steffan-Dewenter, I ;
Tscharntke, T .
OECOLOGIA, 2000, 122 (02) :288-296
[16]   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生态位研究 [J].
陈川 ;
唐周怀 ;
石晓红 ;
惠伟 ;
郭晓霞 .
西北农业学报, 2002, (03) :78-82
[17]   麦双尾蚜与麦田中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张军 ;
张润志 ;
魏争鸣 ;
多里空 ;
段进福 .
昆虫学报, 1999, (S1) :102-110
[18]   群落结构特征参数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作用的比较 [J].
邹运鼎 ;
李昌根 ;
毕守东 ;
巫厚长 ;
陈向阳 ;
李芬 ;
周夏芝 ;
林雪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6) :1075-1080
[19]   芳香植物的研究进展 [J].
吴卓珈 ;
徐哲民 ;
李春涛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12) :2393-2396
[20]   诱集植物在农业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J].
许向利 ;
花保祯 ;
张世泽 .
植物保护, 2005, (06)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