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桥潜山油气储集成藏模式探讨

被引:4
作者
郑亚斌 [1 ]
肖毓祥 [2 ]
龚幸林 [3 ]
杜秀娟 [4 ]
李丽荣 [2 ]
刘元军 [5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地质大学
[4] 中国矿业大学
[5] 华北油田采油二厂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奥陶系; 风化壳; 成藏模式; 封存水; 双储集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千米桥潜山是一个复杂的凝析油气藏,一些生产井大量出水,其原因至今尚未搞清。通过地质、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潜山储层属于风化壳型,有效储层在距潜山顶面250 m以内范围,在不考虑封存水的情况下,千米桥潜山是一个"层状纯气藏"。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分析,建立起了双储集系统模式,研究了封存水储集系统的赋存状态,指出射孔完成特别是酸化这种完井方式是造成气井产水的主要诱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大港地区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研究 [J].
姜平 ;
王建华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50-53
[2]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流体非均质性控制因素 [J].
杨池银 .
天然气工业, 2004, (11) :34-37+13
[3]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杨池银 ;
武站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319-323
[4]   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古岩溶特征及储层评价 [J].
陈恭洋 ;
何鲜 ;
陶自强 ;
刘树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75-379
[5]   千米桥古潜山凝析气藏成因探索 [J].
何炳振 ;
王振升 ;
苏俊青 .
特种油气藏, 2003, (04) :1-3+104
[6]   利用不稳定试井分析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酸压效果 [J].
崔迪生 ;
徐建平 ;
贺子伦 ;
张红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4) :302-305
[7]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生产井出水原因分析 [J].
陶自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4) :295-297
[8]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勘探开发难点与对策分析 [J].
杨池银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4) :245-249
[9]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地质特征 [J].
张亚光 ;
苏俊青 ;
朱银霞 ;
李宏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4) :264-266+286
[10]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成藏期次研究 [J].
杨池银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3) :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