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侵位深度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机制及动力学效应

被引:18
作者
曾令森 [1 ]
陈晶 [2 ]
陈振宇 [3 ]
刘静 [4 ]
梁凤华 [1 ]
高利娥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与资源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苏鲁超高压变质岩; 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 铝在角闪石压力计; 快速折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山东石岛正长岩-花岗岩复合岩体形成于225~205Ma之间,侵入到苏鲁超高压岩石中。通过铝在角闪石的压力计,确定了年龄约为225~215Ma的甲子山岩体的侵位深度,约为15km。结合前人对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本研究结果,表明:(1)石岛正长岩在225~215Ma期间快速侵位小于15km的深度,同时快速冷却结晶;(2)在215Ma或早些时候,苏鲁最东端的超高压岩石已位于小于15km的深度;(3)苏鲁超高压岩石以大于5mm/yr的速率快速折返。俯冲板片前锋的断离所导致的深部动力学效应可能是苏鲁超高压岩石快速折返的主要驱动力。这种深部动力学过程导致软流圈地幔的快速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钾质岩浆,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发生大规模伸展作用及减薄的初始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171 / 31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苏鲁榴辉岩钾长石+石英聚合体中重晶石矿物及其意义 [J].
曾令森 ;
刘福来 ;
梁凤华 ;
陈方远 .
科学通报 , 2007, (19) :2312-2318
[2]   大型花岗岩基形成和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滴水构造、钾质火山作用与地表地质过程 [J].
曾令森 ;
刘静 ;
Jason B Saleeby .
地质通报, 2006, (11) :1257-1273
[3]   山东荣成高钙石榴辉石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曾令森 ;
杨天南 .
地球科学, 2006, (04) :488-496
[4]   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进变质、超高压和退变质时代的准确限定:以双河大理岩中榴辉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为例 [J].
刘福来 ;
薛怀民 ;
许志琴 ;
梁风华 ;
Axel Gerdes .
岩石学报, 2006, (07) :1761-1778
[5]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540~600m榴辉岩中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出溶结构的特征及对榴辉岩折返动力学过程的意义 [J].
梁凤华 ;
曾令森 ;
许志琴 ;
陈方远 ;
陈晶 .
岩石学报, 2006, (07) :1905-1914
[6]   V/Sc在CCSD主孔榴辉岩中的系统关系:一种可透视变质作用并指示基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工具 [J].
曾令森 ;
张泽明 ;
刘福来 ;
梁凤华 ;
陈晶 ;
许志琴 .
岩石学报, 2006, (07) :2051-2059
[7]   胶东荣成榴辉岩中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磷灰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梁凤华 ;
曾令森 ;
陈晶 ;
陈方远 .
岩石学报, 2006, (02) :433-438
[8]   大陆板片多重性俯冲与折返的动力学模式——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折返年龄限定 [J].
许志琴 ;
曾令森 ;
梁凤华 ;
戚学祥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5) :357-368
[9]   苏鲁超高压带北部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与同碰撞—碰撞后构造过程:锆石 U-Pb 年代学 [J].
郭敬辉 ;
陈福坤 ;
张晓曼 ;
Siebel W ;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5, (04) :1281-1301
[10]   胶东地块东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 [J].
唐俊 ;
郑永飞 ;
吴元保 ;
查向平 ;
周建波 .
岩石学报, 2004, (05) :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