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c在CCSD主孔榴辉岩中的系统关系:一种可透视变质作用并指示基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工具

被引:11
作者
曾令森 [1 ]
张泽明 [1 ]
刘福来 [1 ]
梁凤华 [1 ]
陈晶 [2 ]
许志琴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物理系
关键词
CCSD; 大别-苏鲁超高压带; 榴辉岩; 钛铁矿-赤铁矿共生体、V/Sc;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和Fe一样,V和Sc都是过渡族金属元素,它们在地幔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异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近年来行星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分析V和Sc在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异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发现V/Sc是可以透视岩浆成岩后所经历的变质、交代或流体作用的新的地球化学工具。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600米榴辉岩,尤其是540—600米钛铁矿-赤铁矿榴辉岩的V/Sc比值的变化特征,来进一步限定榴辉岩原岩可能的成岩过程。在CCSD主孔岩心中,和100~540m榴辉岩相比,540~600m段榴辉岩表现出以下十分特别的地球化学特征:(1)相当高的V,但十分低的Nb和Ta;(2)较高的TFeO,Fe2O3/FeO比值,高度变化且较高的Eu正异常(Eu/Eu*高达2.9);(3)异常高的V/Sc比值(8.39—43.23,平均15.07),V/Sc比值和MgO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和Fe2O3/FeO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近乎正相同步变化的V和Fe2O3/FeO,但反相变化的V和Eu/Eu*。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岩形成过程中,高度动态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与岩浆氧逸度之间的负耦合关系,即在原始基性岩浆中,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岩浆氧逸度升高,诱发钛磁铁矿和斜长石及单斜辉石的同步分离结晶作用,优先猎取大量的V和Fe,Sc主要分布在单斜辉石,导致所成堆晶的V和Fe含量升高及高度变化且增高的V/Sc比值,同时MgO,SiO2相对降低。这种过程导致上述的V和Fe2O3/FeO之间近乎同相变化关系,但反相变化的V和Eu/Eu*。CCSD主孔100-600m榴辉岩的V/Sc和MgO系统关系实际上透视了上述的过程,即除橄榄石堆晶作用外,含钛铁矿物相的分离结晶作用对形成的堆晶及相应岩浆的V、Sc和V/Sc比值的强烈控制作用。CCSD及区域地质所揭示的南北长约2000m,宽约500m的反S型、层序较完整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所经历的岩浆过程有可能代表着大别-苏鲁超高压带中榴辉岩原岩经历了类似的过程。通过对较大规模榴辉岩及其伴生的超基性岩的V、Sc和V/Sc系统关系的系统研究可能进一步揭示更多类似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为厘定大别-苏鲁超高压带的碰撞前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提供更好的限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051 / 20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山东荣成高钙石榴辉石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曾令森
    杨天南
    [J]. 地球科学, 2006, (04) : 488 - 496
  • [2] 江苏青龙山磷灰石中出溶体的初步研究
    陈晶
    曾令森
    陈方远
    梁凤华
    [J]. 岩石学报, 2006, (07) : 1921 - 1926
  • [3] 胶东荣成榴辉岩中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磷灰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梁凤华
    曾令森
    陈晶
    陈方远
    [J]. 岩石学报, 2006, (02) : 433 - 438
  • [4] 大陆板片多重性俯冲与折返的动力学模式——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折返年龄限定
    许志琴
    曾令森
    梁凤华
    戚学祥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5) : 357 - 368
  • [5]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放射性产热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曾令森
    刘福来
    张泽明
    杨经绥
    许志琴
    [J]. 中国地质, 2005, (02) : 230 - 238
  • [6] 磷灰石中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发现
    朱永峰
    Massonne H J
    [J]. 岩石学报, 2005, (02) : 405 - 410
  • [7] CCSD主孔高Ti榴辉岩非耦合的高Ti、低Nb(Zr)特征:对玄武质岩浆房中磁铁矿分离结晶作用的指示
    刘勇胜
    张泽明
    Lee Cin-Ty
    高山
    宗克清
    [J]. 岩石学报, 2005, (02) : 339 - 346
  • [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的钛矿化
    徐珏
    陈毓川
    王登红
    余金杰
    李纯杰
    傅旭杰
    陈振宇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119 - 126
  • [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游振东
    沈昆
    杨经绥
    李天福
    陈世忠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27 - 42
  • [10]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element partitioning between magnetite, clinopyroxene and iron-bearing silicate liquid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vanadium[J] . Michael J. Toplis,Alexandre Corgne.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