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数据犯罪的刑法规制:争议及其启示

被引:16
作者
杨志琼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据犯罪; 数据合同; 授权判断; 技术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4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各国数据犯罪的技术识别与刑法规制日益困难,如何实现不同场景中"技术性"解释和"规范性"解释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各国数据犯罪亟需解决的司法难题。梳理近年来美国数据犯罪的司法实践,可发现其入罪的关键在于"授权"的判断。对此,美国法院主要依据联邦《电脑诈欺和滥用法》和各州法律进行解释,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违反合同协议、违反代理义务、违反技术安全措施和违背事后撤销机制等不同主客观判断标准。上述司法实践启示我国对数据犯罪的入罪进行场景化分析,摒弃主观入罪标准而采取客观入罪标准,将违反合同协议的数据侵害行为出罪,同时将突破技术安全措施和违背事后撤销机制的数据侵害行为入罪。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从技术到犯罪:恶意网络爬虫行为入罪的类型认定与裁判思路探索 [J].
张一献 .
时代法学, 2020, 18 (04) :83-93
[2]   大数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 [J].
殷继国 .
法商研究, 2020, 37 (04) :73-87
[3]   数据时代网络爬虫的刑法规制 [J].
杨志琼 .
比较法研究, 2020, (04) :185-200
[5]   计算机网络犯罪规制中的“未经授权”与“超越授权”——中美比较研究 [J].
高仕银 .
时代法学, 2020, 18 (01) :93-107
[6]   在分享和控制之间 数据保护的私法局限和公共秩序构建 [J].
梅夏英 .
中外法学, 2019, 31 (04) :845-870
[7]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他人公交实时运行大数据的行为性质 [J].
孙虹 ;
欧宏伟 .
人民司法(案例), 2018, (35) :77-82
[8]   《民法总则》新视域下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J].
孔祥俊 .
比较法研究, 2018, (02) :92-116
[9]   《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J].
喻海松 .
人民司法, 2011, (19) :24-32
[10]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认定的趋势[N]. 胡凌. 上海法治报. 2016 (B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