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测度的国际对比研究

被引:8
作者
邹艳芬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统计测度; 熵权法; 主成分投影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为解决国内日益尖锐的能源环境矛盾,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压力,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对其进行准确的统计测度和国际对比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能源消费者分为企业、政府和居民三大类别,从国家能源发展目标出发,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包括总分类指标、监控类指标、解释类指标和辅助说明类指标4大类;在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核算方式下,采用熵权法与能源消费份额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与主成份投影法相结合,对中国、美国、日本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组合条件下,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测度值分别为0.6207、0.5796、0.7854、0.7186,总体虽基本处于"较好"状态,但在32个样本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分别为第26位、第28位、第8位和第11位,比较而言,购买力平价法下的测度值和排名更好,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131 / 21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机制研究 [J].
赵楠 ;
贾丽静 ;
张军桥 .
统计研究, 2013, 30 (04) :63-69
[2]   能源效率及其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J].
郑江绥 .
求索 , 2010, (08) :11-13
[3]   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 [J].
魏一鸣 ;
廖华 .
中国软科学, 2010, (01) :128-137
[4]   基于信息熵的中国能源消费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揣小伟 ;
黄贤金 ;
王倩倩 ;
钟太洋 .
资源科学, 2009, 31 (08) :1280-1285
[5]   中国2007年终端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下) [J].
王庆一 .
节能与环保, 2009, (04) :11-13
[6]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国涓 ;
王玲 ;
孙平 .
资源科学, 2009, 31 (02) :205-213
[7]   中国经济实力的定量评估与前瞻(1980-2020) [J].
胡鞍钢 .
文史哲, 2008, (01) :139-150
[8]   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J].
刘征福 .
能源与环境, 2007, (02) :2-4
[9]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 [J].
史丹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0) :49-58
[10]   基于双重结构的能源利用效率新指标分析 [J].
郭小哲 ;
葛家理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06) :99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