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天然柴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特征

被引:10
作者
杨晓梅 [1 ]
程积民 [1 ]
孟蕾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柴松; 森林生态系统; 有机碳; 碳储量; 黄土高原;
D O I
10.16843/j.sswc.2010.02.008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生态系统空间尺度上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层乔-灌-草不同器官含碳率范围为0.413 7~0.517 4 g/g,枯落层为0.187 2~0.500 3 g/g,不同器官及层次间含碳率差异较大;土壤层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2)柴松林总储碳密度为236.04 t/hm2,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土壤层(107.55 t/hm2)>植被层(95.20 t/hm2)>枯落层(33.29 t/hm2);总储碳量为1 597万t,其中土壤碳库最大,为727万t,占总储量的45.52%,分别是植被层及枯落层碳库的1.14和3.22倍。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58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 [J].
王鹏程 ;
邢乐杰 ;
肖文发 ;
黄志霖 ;
潘磊 ;
曾立雄 .
生态学报, 2009, 29 (01) :97-107
[2]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唐宵 ;
赵安玖 .
生态学报, 2008, (03) :966-975
[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 [J].
吴庆标 ;
王效科 ;
段晓男 ;
邓立斌 ;
逯非 ;
欧阳志云 ;
冯宗炜 .
生态学报, 2008, (02) :517-524
[4]   甘肃小陇山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特征 [J].
程堂仁 ;
冯菁 ;
马钦彦 ;
王玉涛 ;
康峰峰 ;
冯仲科 ;
张彦林 ;
邓向瑞 .
生态学报, 2008, (01) :33-44
[5]   江西省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J].
王兵 ;
魏文俊 .
江西科学, 2007, (06) :681-687
[6]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斑表层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何志斌 ;
赵文智 ;
刘鹄 ;
苏永中 .
生态学报, 2006, (08) :2572-2577
[7]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J].
方精云 ;
刘国华 ;
朱彪 ;
王效科 ;
刘绍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6) :533-543
[8]   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 [J].
张城 ;
王绍强 ;
于贵瑞 ;
何洪林 ;
张文娟 ;
王伯伦 ;
陈庆美 ;
吴志峰 .
资源科学, 2006, (02) :97-103
[9]   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J].
杨金艳 ;
王传宽 .
生态学报, 2005, (11) :83-90
[10]   太行山区天然次生林碳储量的研究 [J].
张宏芝 ;
陆贵巧 ;
原占国 ;
张锁成 ;
武会欣 .
河北林果研究, 2005, (01)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