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效应的空间尺度与测度

被引:43
作者
周婷
彭少麟
机构
[1]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边缘效应; 空间尺度; 测度; 交错带; 边缘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综述了边缘效应的空间尺度类型以及在不同尺度上的测度方法。基于大量的研究整合,认为边缘效应空间尺度的划分,可以根据空间尺度的不同以及边缘效应形成和维持因素,分为大中小3个尺度类型,即大尺度的生物群区交错带、中尺度的景观类型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和小尺度的斑块(生态系统)之间的群落交错区。大尺度主要是以植被气候带为标志的生物群区间的边缘效应,这种地带性的交错区主要受大气环境条件的影响。中尺度类型主要包括城乡交错带、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等类型,是不同生态系统要素的空间交接地带,在物质能量等相互流动的作用下变得更为复杂。小尺度水平上是指斑块之间的交错所形成的边缘效应,受小地形等微环境条件及生物非生物等因子的制约,研究主要集中在群落边缘、林窗边缘和林线交错带等方面。对边缘效应测度的定量化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边缘效应。在大尺度水平上,边缘效应测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数量生态学等方法,研究不同气候带之间界线的划分及其物种分布的梯度规律性。中尺度水平上应用景观生态学的3S技术等方法,侧重于研究交错带的动态变化趋势及位置宽度的判定。小尺度水平上通过对距离边缘的长度,各群落中种群的数量、结构、多样性等定量指标的测定来构建测度公式,从而对边缘效应的强度进行量化,并反映边缘对群落的正负效应。总体上看,主要集中于中小尺度上,未来应该强化大尺度边缘效应测度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322 / 333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4 条
[1]   秦岭山地生态分界线的论证 [J].
康慕谊 ;
朱源 .
生态学报, 2007, (07) :2774-2784
[2]   岷江上游林农边界效应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J].
问青春 ;
李秀珍 ;
贺红士 ;
李丽光 ;
常禹 ;
何兴元 ;
杨兆平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87-91
[3]   红花尔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边缘效应对夏季鸟类群落结构影响 [J].
王文 ;
王宁侠 ;
袁力 ;
何俊萍 ;
李健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3) :64-67
[4]   中国“三江并流”纵谷地蚤类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格局 [J].
龚正达 ;
张丽云 ;
段兴德 ;
冯锡光 ;
葛军旗 ;
栗冬梅 ;
刘起勇 .
生物多样性, 2007, (01) :61-69+114
[5]   长白山树线交错带的生物量分配和净生产力 [J].
邓坤枚 ;
石培礼 ;
杨振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942-948
[6]   山西恒山温带草原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交错区植被生态研究 [J].
马晓勇 ;
上官铁梁 ;
张峰 .
生态学报, 2006, (10) :3372-3379
[7]   生态学中的尺度问题:内涵与分析方法 [J].
张娜 .
生态学报, 2006, (07) :2340-2355
[8]   边缘效应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J].
顾磊 ;
江晓霞 ;
陈智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S1) :6-10
[9]   海南岛尖峰岭次生热带山地雨林的边缘效应 [J].
黄世能 ;
王伯荪 ;
李意德 ;
不详 .
林业科学研究 , 2004, (06) :693-699
[10]   试论伏牛山南坡土壤垂直分异规律——兼论亚热带北界的划分 [J].
马建华 .
地理学报, 2004, (06) :99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