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

被引:13
作者
张冬玲
张洪娜
郝晨阳
王兰芬
李甜
张学勇
机构
[1]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冠层温度; 千粒重; 关联分析; 选择导入系; 主效位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小麦生育期间的冠层温度,尤其是开花以后的冠层温度对植株衰老、粒重和品质等有很大影响。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在河南新乡利用4个品种的选择导入系群体观测了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间的关系,并通过全基因组SSR标记检测相关主效基因位点,以解析其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冠层温度与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性逐渐增大。在已报道的44个与千粒重或穗粒数相关联的SSR位点中,有9个与冠层温度显著关联,其中在6个位点上检测到优异等位变异,携带优异等位变异材料的冠层温度显著低于携带非优异等位变异材料的冠层温度。影响冠层温度的优异等位变异间存在明显的加性效应,这些位点同时也与千粒重和穗粒数呈现出显著关联。与冠层温度关联的SSR位点均与灌浆中后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相关联。由此表明,在灌浆后期良好的根系功能保证了水分和营养的正常供应,降低了冠层温度,而较低的冠层温度对叶绿素和光合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千粒重和增加籽粒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48 / 5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超高产小麦产量及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J].
高海涛 ;
王育红 ;
孟战赢 ;
吴少辉 ;
张园 .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06) :1080-1084
[2]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J].
刘建军 ;
肖永贵 ;
祝芳彬 ;
程敦公 ;
李豪圣 ;
刘爱峰 ;
宋健民 .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02) :283-288
[3]   小麦持绿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研究 [J].
李永攀 ;
罗培高 ;
任正隆 .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05) :1221-1225
[4]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struction of core collection in Chinese wheat genetic resources[J]. HAO ChenYang, DONG YuChen, WANG LanFen, YOU GuangXia, ZHANG HongNa, GE HongMei, JIA JiZeng & ZHANG XueYo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rmplasm an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The National Key Facility for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8(10)
[5]   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J].
徐银萍 ;
宋尚有 ;
樊廷录 ;
李兴茂 ;
辛平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03) :528-532
[6]   不同冠温特征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变化 [J].
李向阳 ;
马溶慧 ;
朱云集 ;
郭天财 ;
马冬云 ;
王晨阳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5) :32-37
[7]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J].
隋娜 ;
李萌 ;
田纪春 ;
孟庆伟 ;
赵世杰 .
作物学报, 2005, (06) :808-814
[8]   不同小麦基因型灌浆期冠层和叶面温度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初步分析 [J].
李向阳 ;
朱云集 ;
郭天财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2) :88-91
[9]   小麦冠层温度的遗传和配合力分析 [J].
申国安 ;
王竹林 ;
李万昌 ;
董普辉 ;
刘曙东 ;
何蓓如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6) :43-47
[10]   小麦温型现象研究 [J].
张嵩午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5) :47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