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三叠世生物复苏期的特殊沉积——“错时相”沉积

被引:25
作者
赵小明 [1 ,2 ]
牛志军 [2 ]
童金南 [1 ]
姚华舟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早三叠世; “错时相”沉积; 灭绝与复苏; 生态系;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0.02.003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经历了对二叠纪末大灭绝及相关地质灾变事件的多年热点研究后,近年来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移到灭绝后的事件效应上,即生态系和沉积体系状况。但紧随二叠纪末灭绝事件之后的早三叠世生态系以分异度极低的广适性分子和机会分子为主,这就突显沉积记录的重要,也使得下三叠统地层中的特殊沉积及相关构造——"错时相"沉积,如扁平砾石砾岩、蠕虫状灰岩、潮下皱纹构造、微生物岩、海底碳酸盐胶结岩扇、薄层灰岩和条带灰岩等,成为研究灭绝—残存—复苏领域的学科前沿。作为地质历史环境一次大跃变后的直接产物,"错时相"沉积紧接生物大灭绝后出现,并随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的重建而退出正常浅海环境,这种耦合关系表明沉积体系、生态系、生物灭绝与复苏、异常环境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对于化石保存单调稀少的下三叠统地层,"错时相"沉积的研究,为探索二叠纪末生物灭绝与复苏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全新的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Anachronistic facies in the Lower Triassic of South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the ecosystems during the recovery time[J]. ZHAO XiaoMing1,2, TONG JinNan1, YAO HuaZhou2, ZHANG KeXin1 & ZQ CHEN3 1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onmental Ge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2 Yich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Yichang 443003, China;3 School of Earth and Geo
[2]   贵阳花溪早三叠世遗迹化石及其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生物复苏的启示 [J].
罗茂 ;
时国 ;
龚一鸣 .
古地理学报, 2007, (05) :519-532
[3]   湖北崇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钙质微生物岩的时代及基本特征 [J].
杨浩 ;
张素新 ;
江海水 ;
王永标 .
地球科学, 2006, (02) :165-170
[4]   华南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的钙质微生物岩及古环境意义 [J].
王永标 ;
童金南 ;
王家生 ;
周修高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06) :552-558
[5]   贵阳乌当下坝下三叠统大冶组砾屑灰岩特征 [J].
戴新春 .
贵州地质, 1998, (02) :119-125
[6]   中下扬子区海相三叠纪叠层石及其环境演变 [J].
钱迈平 .
古生物学报, 1995, (06) :731-741+801-804
[7]   蠕虫状灰岩成因新解 [J].
钱守荣 .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1995, (03) :15-19+121
[8]   无锡嵩山三叠系下统青龙组叠层石生物丘及其环境 [J].
钱迈平,范洪源 .
江苏地质, 1994, (01) :19-24
[9]   湖北广济早三叠世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J].
杨道政 ;
李金华 ;
桂建斌 .
湖北地质, 1992, (01) :1-10+103
[10]   蠕虫状灰岩特征和成因新探 [J].
姜月华 ;
岳文浙 ;
业治铮 ;
魏乃颐 .
矿物岩石, 1992,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