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支运动对济阳坳陷构造形态形成演化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李勇 [1 ]
钟建华 [1 ]
温志峰 [2 ]
段洪亮 [2 ]
王海侨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印支运动; 济阳坳陷; 褶皱; 逆冲; 剥蚀;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3.006
中图分类号
P534.51 [三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印支运动动力来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聚敛,聚敛作用形成巨大的NE—SW向挤压力首先导致济阳坳陷北西向压性构造的形成,产生了一系列NW向褶皱隆起带及其伴生的宽缓向斜,其次在对济阳盆地产生多处NW向挤压逆冲构造,伴之以褶皱构造。印支运动还造成本区地势起伏不平,剥蚀程度差异还导致相对隆起区与相对低洼区相间排列,上古生界保留较完整。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研究 [J].
于福生 ;
漆家福 ;
王春英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4) :75-79
[2]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J].
王颖 ;
赵锡奎 ;
高博禹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2) :181-187
[3]   济阳坳陷构造转型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杨品荣 ;
陈洁 ;
蔡进功 ;
杨永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3) :5-7+5
[4]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热演化与生烃阶段 [J].
李荣西 ;
廖永胜 ;
周义 .
地球学报, 2001, (01) :85-90
[5]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走滑构造与油气聚集 [J].
池英柳 ;
赵文智 .
石油学报, 2000, (02) :14-20+5
[6]   济阳坳陷内的负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陈洁 ;
董冬 ;
邱明文 .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03) :201-206
[7]   关于华南东部的印支运动 [J].
郭福祥 .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8, (04) :10-19
[8]   济阳盆地中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 [J].
宗国洪 ;
施央申 ;
王秉海 ;
王捷 .
地质论评, 1998, (03) :289-294
[9]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 [J].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 .
现代地质, 1996, (02) :159-168
[10]   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和动力学背景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张光亚 ;
曹守连 ;
罗传容 .
现代地质, 1992, (03) :31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