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及蔬菜食品中EHEC O157污染分布及分型研究

被引:4
作者
赖则冰 [1 ,2 ]
张淑红 [1 ]
朱雪梅 [1 ]
吴清平 [1 ]
徐明芳 [2 ]
张菊梅 [1 ]
机构
[1]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2]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肉类; 蔬菜;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 分布; ERIC-PCR分型;
D O 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4.09.048
中图分类号
TS207.5 [食品污染度的测定];
学科分类号
083201 ;
摘要
为深入了解肉类及蔬菜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 O157)的污染分布规律和遗传多样性,随机采集全国18个城市的食品样品,参考GB/T 4789.36-2008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并用rfbE/fliCH7双重PCR对菌株进行鉴定;分别采用单重PCR和ERIC-PCR对菌株进行毒力基因(eae、hlyA、stx1和stx2)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表明,414份样品中检出18份EHEC O157阳性样品,总污染率4.35%,其中生鲜肉12份,速冻肉6份,蔬菜未检出;经过生化、血清鉴定和双重PCR检测,鉴定出52株EHEC O157,包括29株O157:H7,3株O157:NM(fliCH7+,无动力),2株O157:NM(fliCH7-,无动力)和18株O157:hund(未确定H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52株菌株中有50株携带毒力基因,其中40株(76.92%)携带eae,31株(59.62%)携带hlyA,20株(38.46%)携带stx1,24株(46.15%)携带stx2。ERIC-PCR分型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0时,菌株可分为12个聚类簇,F型为其主要基因簇,分离株的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2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蜡样芽孢杆菌ERIC-PCR分子分型方法的建立 [J].
王君 ;
吴清平 ;
吴克刚 ;
陈谋通 ;
张菊梅 ;
郭伟鹏 .
现代食品科技, 2013, 29 (07) :1696-1701
[2]   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污染状况调查 [J].
邢丽萍 ;
杨月清 ;
李萍 ;
周虓 ;
胡瑞林 ;
解希帝 .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 7 (01) :14-15
[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研究进展 [J].
孟祥升 ;
辛崇兴 ;
邵晞 .
中国动物检疫, 2011, 28 (11) :69-71
[4]   2005~2007年中国食品中疑似O157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及毒素基因的检测 [J].
白莉 ;
刘秀梅 ;
付萍 ;
郭云昌 .
卫生研究, 2010, (03) :335-338
[5]   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培养的初步研究 [J].
赖卫华 ;
冯贻泽 ;
白熙安克罗泽道森 .
食品科学, 2009, 30 (07) :145-147
[6]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 [J].
王燕 ;
谢贵林 ;
杜琳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 (01) :51-58
[7]   福建省食品污染物监测O157∶H7大肠杆菌的调查与分析 [J].
杨毓环 ;
林杰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01) :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