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56
作者
屈红军 [1 ]
杨县超 [2 ]
曹金舟 [2 ]
范玉海 [1 ]
关利群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深层; 源控区; 相控带; 压力差控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最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及中南部延长组深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数亿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源、储、运聚与油藏关系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油藏主体为"上生下储"型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具有"源控区、相控带、压力差控位"的规律,具体为:延长组深层油区分布于近烃源岩区,已知油藏基本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叠合连片区带,大多数长8油藏分布在长7油层组与长8油层组异常压力差低值背景下的相对高值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长8沉积相 [J].
杨县超 ;
屈红军 ;
崔智林 ;
范玉海 ;
马强 ;
雷露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 (02) :293-298
[2]   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藏富集因素 [J].
郭德运 ;
郭艳琴 ;
李文厚 ;
庞军刚 ;
袁珍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 (01) :93-97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的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文正 ;
杨华 ;
候林慧 ;
刘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0) :1438-1445
[4]   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烃源岩的油源对比 [J].
雷露 ;
屈红军 ;
苗建宇 ;
范玉海 ;
万延周 .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 35 (19) :64-66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下部幕式成藏特征 [J].
李元昊 ;
刘池洋 ;
王秀娟 ;
独育国 .
石油学报, 2009, 30 (01) :61-67
[6]   鄂尔多斯盆地长湖相优质烃源岩成藏意义 [J].
张文正 ;
杨华 ;
李善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57-562+568
[7]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和长8储层特征及酸敏机理 [J].
柳娜 ;
南珺祥 ;
刘伟 .
石油学报, 2008, (04) :588-591
[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降与沉积中心研究 [J].
曹红霞 ;
李文厚 ;
陈全红 ;
肖丽 ;
王立社 ;
卜军 ;
刘正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2) :159-164
[9]   鄂尔多斯盆地长7优质烃源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发育环境 [J].
张文正 ;
杨华 ;
杨奕华 ;
孔庆芬 ;
吴凯 .
地球化学, 2008, (01) :59-64
[1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
侯林慧 ;
彭平安 ;
于赤灵 ;
张文正 ;
张辉 .
地球化学, 2007, (05) :49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