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基于遥感的中国植被蒸散比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被引:6
作者:
仇宽彪
[1
]
贾宝全
[2
,3
,4
]
张志强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3]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4] 国家林业局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来源: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植被;
遥感;
太阳辐射;
蒸散比;
季节变化;
气候因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蒸散比(evaporative fraction,EF)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文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地面涡度相关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所围成的特征空间,估算且验证了了2003-2009年间中国植被生态系统逐月EF,并对月均EF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四季中,华南地区月均EF普遍高于中国其他地区。春季开始后,长江以南以及四川盆地月均EF开始升高,进入夏季后月均EF高值区向北扩张至华北、东北等地。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存在季节差异。春、秋两季,月均EF与太阳辐射月总量、月均温及月降水量均有显著关系(P<0.01);冬季,温度则成为植被月均EF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P<0.01);夏季,气候因素则与植被月均EF空间分布无显著关系(P>0.05)。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的季节变化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北方、内陆地区月均EF季节变化对降水量更为敏感;而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月均EF则对温度和太阳辐射更为敏感。中国各典型植被中,农田月均EF对降水量、温度及太阳辐射的敏感度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多数森林植被EF的季节变化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小于农田、草地和灌木(P<0.05);森林植被中,太阳辐射则较易影响阔叶植被月均EF的季节变化,而相较于针叶林,阔叶林月均EF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P<0.05)。该研究结果为中国地表水分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