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中国植被蒸散比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被引:6
作者
仇宽彪 [1 ]
贾宝全 [2 ,3 ,4 ]
张志强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3]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4] 国家林业局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植被; 遥感; 太阳辐射; 蒸散比; 季节变化; 气候因素;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蒸散比(evaporative fraction,EF)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文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地面涡度相关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所围成的特征空间,估算且验证了了2003-2009年间中国植被生态系统逐月EF,并对月均EF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四季中,华南地区月均EF普遍高于中国其他地区。春季开始后,长江以南以及四川盆地月均EF开始升高,进入夏季后月均EF高值区向北扩张至华北、东北等地。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存在季节差异。春、秋两季,月均EF与太阳辐射月总量、月均温及月降水量均有显著关系(P<0.01);冬季,温度则成为植被月均EF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P<0.01);夏季,气候因素则与植被月均EF空间分布无显著关系(P>0.05)。中国植被生态系统月均EF的季节变化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北方、内陆地区月均EF季节变化对降水量更为敏感;而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月均EF则对温度和太阳辐射更为敏感。中国各典型植被中,农田月均EF对降水量、温度及太阳辐射的敏感度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多数森林植被EF的季节变化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小于农田、草地和灌木(P<0.05);森林植被中,太阳辐射则较易影响阔叶植被月均EF的季节变化,而相较于针叶林,阔叶林月均EF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P<0.05)。该研究结果为中国地表水分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稻田蒸散的误差分析 [J].
刘斌 ;
胡继超 ;
赵秀兰 ;
张雪松 ;
张富存 .
中国农业气象, 2015, 36 (01) :24-32
[2]   基于蒸渗仪实测的参考作物蒸散发模型北京地区适用性评价 [J].
袁小环 ;
杨学军 ;
陈超 ;
武菊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3) :104-110
[3]   内蒙古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J].
穆少杰 ;
周可新 ;
齐杨 ;
陈奕兆 ;
方颖 ;
朱超 .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01) :1-16
[4]   Priestley-Taylor模型参数修正及在蒸散发估算中的应用 [J].
李菲菲 ;
饶良懿 ;
吕琨珑 ;
李会杰 ;
宋丹丹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 (05) :748-754
[5]   应用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梯形空间关系估算陆面蒸散量 [J].
王文 ;
王晓刚 ;
黄对 ;
雍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2) :101-109
[6]   基于遥感技术的珠三角6类林分的蒸散比研究 [J].
杨静学 ;
黄本胜 ;
欧阳显良 ;
陈亮雄 ;
林时君 ;
樊风雷 .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 (03) :125-128+131+237
[7]   黄河上游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杜加强 ;
舒俭民 ;
刘成程 ;
王丽霞 ;
郭扬 ;
张林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2) :92-100
[8]   基于涡度相关法和树干液流法评价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蒸发散及其环境响应 [J].
刘晨峰 ;
张志强 ;
孙阁 ;
查同刚 ;
朱金兆 ;
申李华 ;
陈军 ;
方显瑞 ;
陈吉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04) :706-718
[9]   基于MODIS数据的黄河三角洲区域蒸散发量时空分布特征 [J].
李发鹏 ;
徐宗学 ;
李景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2) :113-120+313
[10]   松嫩平原西部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的敏感性分析 [J].
梁丽乔 ;
李丽娟 ;
张丽 ;
李九一 ;
姜德娟 ;
胥铭兴 ;
宋文献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