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退化沙地恢复演替18年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

被引:29
作者
刘美珍
蒋高明
于顺利
李永庚
高雷明
牛书丽
姜闯道
彭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退化沙地; 自然恢复; 生物多样性; 浑善达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探讨了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围封后流动沙丘的稳定程度 ,以及相应的群落特征随恢复进程的变化规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 ,从物种丰富度、生活型及功能型多样性等方面探讨了围封 18a(1985~ 2 0 0 3年 )过程中草地自然恢复演替进程。在这一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生物量随恢复演替先增加而后基本稳定或略有降低 ,呈抛物线型的变化趋势 (P<0 .0 0 1)。依群落特征变化 ,大致可将退化沙地恢复过程分为 3个阶段 :(1)流动沙丘向半固定沙丘转变的过程。在围封的前 2 a内 ,群落盖度增加 6倍 ,物种丰富度增加了 1倍 ,而物种多样性增加较缓慢 ;(2 )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演替的过程。围封后 3~5 a内 ,尽管群落盖度只增加了约 2 0 % ,但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增加 ,植物种类在 3a期间增加了 15种 ,是沙地恢复演替的关键时期 ;(3)固定沙丘稳定阶段。围封第 6 a后 ,群落总盖度、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保持不变或略呈下降趋势。在恢复演替中 ,C4 植物在初期起先锋作用 ;而 C3植物在后期对群落稳定起重要作用 ;豆科植物尽管在群落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但可能对改善沙丘土壤养分方面起重要作用。从生活型多样性来看 ,1年生植物在恢复演替早期阶段对沙丘稳固起重要作用 ;而中后期群落则以多年生植物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734 / 17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J].
刘美珍 ;
蒋高明 ;
李永庚 ;
高雷明 ;
于顺利 ;
牛书丽 ;
李凌浩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19-2727
[2]   科尔沁地区植物种多样性对沙地草场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J].
常学礼 ;
赵哈林 ;
杨持 ;
徐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395-398
[3]   生态退化的形成原因探讨 [J].
章家恩 ;
徐琪 .
生态科学, 1999, (03) :27-32
[4]   中国暖温带若干灌丛群落多样性问题的研究 [J].
谢晋阳 ;
陈灵芝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3) :2-3+5-12
[5]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动态 [J].
李永宏 .
生物多样性, 1995, (03) :125-130
[6]  
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5.09-11)[M].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金鉴明主编, 2002
[7]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金鉴明 主编, 2001
[8]  
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M]. - 科学出版社 , 陈佐忠, 2000
[9]   Forest recovery in abandoned agricultural lands in a karst region of the Dominican Republic [J].
Rivera, LW ;
Zimmerman, JK ;
Aide, TM .
PLANT ECOLOGY, 2000, 148 (02) :115-125
[10]   Effects of herbivores on grassland plant diversity [J].
Olff, H ;
Ritchie, ME .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1998, 13 (07) :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