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典对潘德克顿体系的扬弃

被引:10
作者
温世扬
朱海荣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潘德克顿; 体系; 民法典; 扬弃;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20.04.002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大清民律草案》和《中华民国民法》均继受潘德克顿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法典编纂则经历了从师法苏俄民法到探索本土体例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继受潘德克顿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民法总则中"基本规定""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的立法安排、债法的拆解与重构、人格权编的独立建构等立法创新,实现了对传统潘德克顿体系的扬弃。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重大疑难问题研究 [J].
王利明 .
云南社会科学, 2020, (01) :77-94+186
[3]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逻辑结构的特点与问题 [J].
杨立新 .
东方法学, 2019, (02) :4-15
[4]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人格权编评析 [J].
张红 .
法学评论, 2019, 37 (01) :106-122
[5]   论我国民法典形成之时总则编之调整 [J].
柳经纬 .
政治与法律, 2018, (06) :104-114
[6]   论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的区分与衔接 [J].
王利明 .
比较法研究, 2018, (02) :1-11
[7]   论我国民法上“民事责任”与诉讼时效的脱节 [J].
李永军 .
政治与法律, 2018, (02) :2-11
[8]   法国新债法准合同规范研究 [J].
李世刚 .
比较法研究, 2016, (06) :88-110
[9]   编纂民法典:民族生活的法律归宿 [J].
凌斌 .
中国法律评论, 2014, (04) :105-116
[10]   损害赔偿的方法 [J].
程啸 ;
王丹 .
法学研究, 2013, 35 (03) :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