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地下硐室开挖过程位移变形智能预测

被引:16
作者
孙豁然
王述红
宫永军
庄世勇
机构
[1]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2] 本溪钢铁公司南芬露天矿!辽宁本溪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量测位移;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实时预报;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01.01.010
中图分类号
TD325.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下硐室开挖过程中 ,硐周位移及其变化规律比较容易获得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作为检验施工设计的依据 ,而且可以预测预报围岩的稳定性和调整开挖方式、支护设计等 ,从而指导施工 .根据现场监测的数据 ,利用建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 ,分析了原始数据 ,对观测数据进行学习 ,预测下步施工位移变形量 ,从而为施工方法及时调整和支护方案优选提供参考 .工程实例分析表明 ,该方法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广、简单易行 .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南芬铁矿1号驱动站大硐室围岩自稳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J].
王述红 ;
刘斌 ;
刘之洋 .
中国矿业, 1999, (05) :87-90
[2]   非线性时序分析模型在地下工程位移预报中的应用 [J].
李术才 ;
王渭明 ;
王拉才 .
岩土工程学报, 1997, (04) :15-20
[3]   煤矿顶板矿压显现实时预报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方法 [J].
冯夏庭,王泳嘉,姚建国 .
煤炭学报, 1995, (05) :455-460
[4]   基于神经网络的巷道支护决策 [J].
冯夏庭 ;
林韵梅 .
煤炭学报, 1995, (01) :34-38
[5]  
Fuzzy methodology in tunnel support design .2 Fairhust C,LIN D. Proc of 26th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