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走滑作用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43
作者
陈书平 [1 ,2 ]
吕丁友 [3 ]
王应斌 [3 ]
杨先范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
渤海盆地; 走滑构造; 地球动力学; 郯庐断裂; 油气圈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渤海盆地中的走滑构造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认识郯庐断裂新生代的活动及地球动力学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图编制,研究了渤海盆地东部走滑断裂带分布及类型,讨论了其形成动力学条件和油气地质意义。渤海盆地走滑断裂带主要发育雁列正断层系、同向剪切断裂系,也见反向剪切断裂系和次级同向剪切断裂系。剪切系断裂组合反映右旋扭动,右旋扭动时间为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走滑断裂带的形成是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反映,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结果。走滑构造带形成了重要的油气圈闭,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94 / 8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的形成和演化 [J].
彭文绪 ;
辛仁臣 ;
孙和风 ;
吴奎 ;
史浩 ;
王德英 .
石油学报, 2009, 30 (05) :654-660
[2]   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 [J].
陈书平 ;
吕丁友 ;
汤良杰 ;
王应斌 ;
孙萌思 ;
屈冬萌 ;
杨先范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4) :455-461
[3]   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 [J].
万桂梅 ;
汤良杰 ;
周心怀 ;
余一欣 ;
陈绪云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342-346
[4]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Cenozoic basins offshore the Bohai Sea [J].
QI JiaFu1 ;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3 Tianjin Branch of CNOOC China Limited ;
4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CNOOC China Limited .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08, (S2) :20-31
[5]   渤海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J].
汤良杰 ;
万桂梅 ;
周心怀 ;
金文正 ;
余一欣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2) :191-198
[6]   渤海海域油气藏特征统计分析 [J].
彭文绪 ;
周心怀 ;
彭刚 ;
王丽君 ;
杨波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1) :18-21
[7]   郯庐断裂对渤海海域东部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龚再升 ;
蔡东升 ;
张功成 .
石油学报, 2007, (04) :1-10
[8]   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 [J].
朱光 ;
王勇生 ;
牛漫兰 ;
刘国生 ;
谢成龙 .
地学前缘, 2004, (03) :169-182
[9]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J].
漆家福 .
中国地质, 2004, (01) :15-22
[10]   渤海海域的上第三系油气研究 [J].
肖国林 ;
陈建文 .
海洋地质动态, 2003, (08)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