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的景观构成及功能类型

被引:3
作者
林洋 [1 ,2 ]
张文辉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小流域; 景观构成; 景观功能类型;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0.01.004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目的】统计分析燕沟流域不同生态功能景观的斑块构成,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野外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内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燕沟流域的景观类型分类系统和数据库,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构成。【结果】(1)燕沟流域景观类型中,杂灌丛(浓杂灌丛和稀杂灌丛)面积最大,农田、刺槐林、成熟果园和草地面积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91.03%、占流域斑块数的81.68%,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流域整体景观属于细粒结构。(2)三大景观功能类型中,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均最高,占流域景观的近2/3,经济生产型景观次之;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务型三类景观的面积比约为2.08∶1∶0.12。(3)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类主导景观斑块面积的比例相当,经济生产型景观是人类主导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论】目前燕沟流域景观构成的特点为:景观类型多样,斑块数量丰富,景观整体粒级微小,景观破碎,人类活动对流域景观的构成影响大;三大景观功能类型的构成,为燕沟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同类地区小流域治理的重要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3+160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黄土丘陵油田开发区景观破碎化分析 [J].
李小利 ;
刘国彬 ;
张晓萍 ;
孟庆香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3) :53-58
[2]   延安燕沟流域次降雨泥沙来源分析 [J].
徐学选 ;
琚彤军 ;
郑世清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3) :38-42
[3]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植被恢复的减沙效益研究 [J].
连振龙 ;
刘普灵 ;
陈翠红 ;
琚彤军 ;
申震洲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01) :10-13
[4]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 [J].
张希彪 ;
周天林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0) :115-121
[5]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J].
刘普灵 ;
郑世清 ;
琚彤军 ;
王栓全 ;
徐勇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3) :175-178
[6]   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流域降雨及其水沙变化特征研究 [J].
琚彤军 ;
刘普灵 ;
郑世清 ;
徐学选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2) :57-60
[7]   燕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其效益分析 [J].
琚彤军 ;
刘普灵 ;
郑世清 ;
徐学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S1) :65-67
[8]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的斑块特征 [J].
肖红生 ;
周庆 ;
陈北光 ;
胡月明 ;
罗亚维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135-138
[9]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调控 [J].
徐勇 ;
Roy C.Sidle .
地理学报, 2001, (06) :657-666
[10]   遥感图像自动解译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J].
秦其明 .
测绘科学, 2000, (02) :2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