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

被引:15
作者
韩松 [1 ]
张宝生 [1 ]
唐旭 [1 ]
齐帅 [1 ]
孟繁妍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能源强度; LMDI; 能源替代;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部门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指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任务。探究导致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提高中国综合能源效率的重要前提。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将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替代、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四个效应,对中国2001-2013年能源强度进行结构因素分解分析。研究得出:技术进步效应是导致中国总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能源替代效应对总能源强度变化影响不大;产业结构使能源强度增加,部门结构对能源强度降低起到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8+127 +12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 [J].
林伯强 ;
李江龙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84-107+205
[2]   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J].
张勇 ;
蒲勇健 .
产业经济研究, 2015, (02) :15-22+67
[3]   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90~2010年数据 [J].
刘似臣 ;
秦泽西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4) :48-52
[4]   开放条件下的技术进步、要素替代和中国能源强度分解 [J].
齐绍洲 ;
王班班 .
世界经济研究, 2013, (09) :3-9+87
[5]   1997—2007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 [J].
张成龙 ;
李继峰 ;
张阿玲 ;
张亚雄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53 (05) :688-693
[7]   基于虚拟能源强度法的地区能源效率分析 [J].
王萌 ;
周伏秋 ;
赵晓东 ;
胡三高 .
中外能源, 2012, (10) :18-22
[8]   基于LMDI的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对我国1994-2007年工业部门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伟 ;
朱启贵 .
管理评论, 2012, 24 (09) :26-34+93
[9]   中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驱动因素——基于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MDI)的研究 [J].
郑义 ;
徐康宁 .
经济管理, 2012, 34 (02) :11-21
[10]   中国制造业真实能源强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基于LMDI分解法的分析 [J].
郑若娟 ;
王班班 .
经济管理, 2011, 33 (10)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