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地理梯度下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16
作者
桂富荣
郭建英
万方浩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紫茎泽兰; ISSR; 遗传多样性; 地理梯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不同地理梯度下的32个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我国境内的紫茎泽兰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呈现随地理纬度由南到北而降低(R2=0.131 1,P<0.05),随地理经度由西到东而增高(R2=0.167 7,p<0.05)的趋势。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其生境地的年平均温度高度相关(R2=0.273 1,p<0.01),但与年平均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明显(R2=0.074 9,p>0.1)。系统聚类分析表明,紫茎泽兰的地缘性分布较为明显,地理区位接近的种群遗传相似性较大,在聚类分析中大多聚为一类。我国境内的紫茎泽兰基本可分为2大亚群:第一亚群主要地处我国热带季雨林、雨林植被区域,包括云南南部的种群、广西种群和贵州西部种群;第二亚群则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域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主要包括云南中、西部种群和四川种群及随长江流域扩散形成的种群。各紫茎泽兰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高度相关(R2=0.294,p<0.001),说明地理距离是影响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地形因素对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影响 [J].
卢志军 ;
马克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6) :761-767
[2]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沿海拔梯度的遗传分化 [J].
赵利锋 ;
李珊 ;
潘莹 ;
阎桂琴 ;
赵桂仿 .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3) :391-400
[3]   栗属中国特有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地域差异 [J].
郎萍 ;
黄宏文 .
植物学报, 1999, (06) :92-98
[4]   不同海拔高度川滇高山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J].
李进 ;
陈可咏 ;
李渤生 .
植物学报, 1998, (08) :82-88
[5]   不同纬度野生大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J].
钱吉 ;
陈庠 ;
郑师章 ;
陈燃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2) :208-212
[6]   同工酶水平上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J].
李军 ;
陶芸 ;
郑师章 ;
周纪纶 .
植物学报, 1995, (09) :669-676
[7]   华东地区黑果蝇自然群体同工酶遗传多态的研究 [J].
顾少华 ;
孔原 ;
朱定良 ;
庚镇城 ;
谈家桢 .
遗传学报, 1992, (03) :228-235
[8]   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分布、危害与防除途径的探讨 [J].
刘伦辉 ;
谢寿昌 ;
张建华 .
生态学报, 1985, (01) :1-6
[9]  
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博主编, 2000
[10]  
中国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