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界面热通量算法的研究及在中国近海的应用附视频

被引:17
作者
褚健婷
陈锦年
许兰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块体法; 中国近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1 [海洋水文要素];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对计算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Bulk算法的一些参数进行了改进。使用西沙实测资料、GSSTF2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改进后的算法,计算了中国近海地区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计算结果与西沙实测资料、长年代的GSSTF2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验证,证明改进后的方法精度较高,基本可以保证湍流热通量的平均标准偏差在10W/m2左右,与多年的月平均做比较,相对偏差为25%左右;同时,不仅首次将计算热通量的空间尺度精确到0·1°×0·1°,而且基本模拟出了南海季风暴发期间热通量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近海热通量随季节、纬度和海岸地形的变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81 / 4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南海北部海区太阳辐射观测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J].
王举 ;
姚华栋 ;
蒋国荣 ;
何金海 ;
阎俊岳 ;
郑静 ;
陈奕德 .
海洋与湖沼, 2005, (05) :385-393
[2]   渤、黄、东海同化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的半日分潮数值模拟附视频 [J].
李培良 ;
左军成 ;
吴德星 ;
李磊 ;
赵玮 .
海洋与湖沼, 2005, (01) :24-30
[3]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J].
蒋国荣 ;
何金海 ;
王东晓 ;
张韧 ;
阎俊岳 ;
姚华栋 .
气象学报, 2004, (02) :189-199
[4]   2000年8月南海中部与南部海洋温、盐与环流特征 [J].
王东晓 ;
陈举 ;
陈荣裕 ;
朱伯承 ;
郭小刚 ;
许金电 ;
吴日升 .
海洋与湖沼, 2004, (02) :97-109
[5]   渤海夏季潮致-风生-热盐环流的数值诊断计算 [J].
万修全 ;
鲍献文 ;
吴德星 ;
姜华 .
海洋与湖沼, 2004, (01) :41-47
[6]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J].
闫俊岳 ;
唐志毅 ;
姚华栋 ;
张秀芝 ;
柳艳菊 ;
李江龙 .
气象学报, 2003, (05) :569-579+641
[7]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 [J].
闫俊岳 ;
姚华栋 ;
李江龙 ;
唐志毅 ;
沙文钰 ;
蒋国荣 ;
李训强 ;
肖义国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4) :18-28
[8]   中国邻海海-气热量、水汽通量计算和分析 [J].
阎俊岳 .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01) :10-20
[9]   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气热通量的模式计算 [J].
周明煜 ;
钱粉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 (06) :21-30
[10]   南海海-气热交换的热通量分布 [J].
程志强 .
热带海洋, 1996, (02)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