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及相关的壳幔耦合型式

被引:73
作者
王椿镛 [1 ]
常利军 [1 ]
吕智勇 [2 ]
秦嘉政 [3 ]
苏伟 [1 ]
Paul Silver [4 ]
Lucy Flesch [4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四川省地震局
[3] 云南省地震局
[4]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Washington DC ,USA
关键词
上地幔各向异性; SKS波; 快波方向; 壳幔耦合; 岩石圈变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对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以及布设在川、滇、藏地区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网共116个台站所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作偏振分析,采用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将该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观测结果与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相结合作地壳-地幔耦合变形的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内部和高原外部的云南地区具有不同的壳幔变形特征,在高原的东缘地区(大致位于川滇西部的26°27°N之间)存在一个壳幔变形的横向过渡带.过渡带以南地区的快波偏振方向从滇西南的S60°70°E逐渐转变到滇东南的近东西向,以北的滇西北部和川西南部,快波偏振方向为近似的南北向.高原内部表现为强壳幔耦合型,高原外部则属于壳幔解耦型.这一横向过渡带与地表的断裂走向不一致,但在地壳和上地幔,其地球物理场(如:地壳厚度,布格重力异常和构造应力方向等)都具有横向过渡的特征.该横向过渡带邻近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在板块边界动力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95 / 5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云南地区SKS波分裂研究 [J].
常利军 ;
王椿镛 ;
丁志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197-204
[2]   冈瓦纳型和扬子型地块地壳结构:以滇西孟连-马龙宽角反射剖面为例 [J].
张中杰 ;
白志明 ;
王椿镛 ;
吕庆田 ;
滕吉文 ;
李继亮 ;
孙善学 ;
王新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5) :387-392
[3]   三江地区地壳结构及动力学意义:云南遮放-宾川地震反射/折射剖面的启示 [J].
张中杰 ;
白志明 ;
王椿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滕吉文 ;
吕庆田 ;
李继亮 ;
刘一峰 ;
刘振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4) :314-319
[4]   青藏高原地壳水平差异运动的GPS观测研究 [J].
甘卫军 ;
沈正康 ;
张培震 ;
任金卫 ;
万永革 ;
周德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 (01) :29-35
[5]   东亚大陆及周边海域Moho界面深度分布和基本构造格局 [J].
滕吉文 ;
闫雅芬 ;
张慧 ;
曾融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2) :89-100
[6]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92-501
[7]   青藏高原及其部分邻区地震各向异性和上地幔特征 [J].
姜枚 ;
许志琴 ;
A.Hirn ;
刘妍 ;
董英君 ;
薛光琦 ;
钱辉 .
地球学报, 2001, (02) :111-116
[8]   青藏高原横波分裂的观测研究 [J].
丁志峰,曾融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2) :211-220
[9]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的研究 [J].
林中洋 ;
胡鸿翔 ;
张文彬 ;
章惠芬 ;
何正勤 ;
林真明 ;
邱陶兴 .
地震学报, 1993, (04) :428-441+521
[10]   由多个小震推断的青甘和川滇地区地壳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金小锋 ;
常向东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5) :47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