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大陆及周边海域Moho界面深度分布和基本构造格局

被引:62
作者
滕吉文
闫雅芬
张慧
曾融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莫霍(Moho)界面; 块体划分; 沉积盆地; 边界场效应; 东亚大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基于中国大陆和周边相邻各国及邻近海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以及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菲律宾海盆、太平洋及印度洋等地多年来所进行的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剖面及所取得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的结果,并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中国大陆及海域为核心的东亚大陆及海域Moho界面的二维结构分布特征.依据莫霍(Moho)界面的埋深和起伏变化特征提出:东亚地域可以划分为18条大小不一的梯度带,18个地壳块体,20个沉积盆地与拗陷地区.这些块体本身的Moho界面深度变化相对平缓,而不同块体之间却为Moho界面深度明显变化的边界.基于东亚及周边地域Moho界面展布和块体分区与梯度带的分布特征,对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断裂体系与裂谷、板块边界与海陆耦合及构造格局进行了论述.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藏北地壳东西向结构与“下凹”莫霍面——来自宽角反射剖面的启示 [J].
张中杰 ;
王光杰 ;
滕吉文 ;
陈赟 ;
李英康 ;
李敬卫 ;
范进义 ;
S.Klemplerer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881-888
[2]   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及其动力学含义 [J].
赵俊猛 ;
刘国栋 ;
卢造勋 ;
张先康 ;
赵国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272-282
[3]  
横跨西昆仑-塔里木接触带的爆炸地震探测[J]. 李秋生,卢德源,高锐,李敬卫,范井义,熊贤明,张之英,刘文,李英康,闫全人,李德兴.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4]   华南大陆S波三维速度结构与郯庐断裂带的南延 [J].
滕吉文 ;
王光杰 ;
张中杰 ;
胡家富 .
科学通报, 2000, (23) :2492-2498
[5]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陆─陆碰撞新模型 [J].
滕吉文 ;
张中杰 ;
王光杰 ;
刘宏兵 ;
胡家富 ;
张秉铭 ;
陈云 ;
张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4) :481-494
[6]   大别造山带的地壳结构研究 [J].
王椿镛 ;
郑金涵 ;
胡鸿翔 ;
楼海 ;
张先康 ;
宋松岩 ;
陈步云 ;
陈学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21-226
[7]   西藏高原西部综合地球物理与岩石圈结构研究 [J].
孔祥儒 ;
王谦身 ;
熊绍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08-315
[8]   中国西北地区岩石层瑞利波三维速度结构与沉积盆地 [J].
滕吉文,胡家富,张中杰,王爱武,孙小丽,杨占寿,杨顶辉,万志超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6) :737-749
[9]   中国大陆莫霍界面深度图 [J].
曾融生,孙为国,毛桐恩,林中洋,胡鸿翔,陈光英 .
地震学报, 1995, (03) :322-327
[10]   中国东南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 [J].
滕吉文 ;
吴华 ;
王爱武 ;
孙小丽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 (08) :866-875